美文网首页社会化营销移动个人终端社交电商精益创业
零碎思考—模型是跨领域的思考沉淀

零碎思考—模型是跨领域的思考沉淀

作者: Tiger的泛零售产品之路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22:55 被阅读0次

    一、模型是跨领域的思考沉淀

    如题,先拿举例漏斗模型。销售CRM,其实上核心是销售漏斗,通过销售漏斗逐级的赢率,来计划供应链的节奏。招聘管理系统,实际上核心是招聘漏斗。在说电商,是一个从流量到成单的流量漏斗。

    再说一个波士顿矩。公司的资源掉配,是依赖波士顿矩阵。分析电商运营的产品结构,也是一个波士顿矩阵,在二会详细说。分析App功能,也可以用波士顿矩阵,横轴为功能留存率,纵轴为当前流量。

    而使用模型,分析落到最后,都是PDCA法则去执行。

    二、商品的分类优化

    管理上有个著名的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图例如下,其详细内容在网上有很多,不做赘述,但其分析思路其实可以类比到一家电商店铺的商品分类优化上。

    波士顿矩阵

    爆款策略:考虑老品带新品,带出新的爆品,单一爆品难以长期维持,但不能轻易用爆款做活动。

    人气款策略:高流量说明其客观需求存在且很强,但转化率不高说明卖点表述不佳,需要分析竞品,整体观察、从评价、售价、基础销量、库存、详情页多个角度分析不足。转化上去后做活动报备,打爆。

    动销款:通过店内位置流量,做测试,看流量大了以后是否也能保持高转化,如果可以,则可以砸钱投入活动。

    积压款:先做基础优化测试,看是否能向人气款或动销款发展,如果数据无法提升,则需要尽快清仓下架。

    三、别人的习以为常,可能在你这里是底线

    说两个故事。

    第一个,和另一位电商PM聊库存管理,聊到超售这个话题,我说超售不是一个很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吗,他却大惊失色,说你们竟敢超售。我们都忘了彼此的背景,我是品牌电商,对方是综合电商,而且对方是综合电商,SKU众多,供应链追单并不迅速,且用户忍耐度低。

    第二个,和一个传统行业的朋友聊,说我们这行,招聘平台有统计,基本上每个人的平均工作流动时间为一年三个月左右,对方笑答,天呐,如此不稳定,我们这行很多人在一家公司一干就是五年八年。

    互联网人才的流动性大,虽然对公司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但同时也带来了行业创新的能力,用不同的思路去做跨界,其实是创新的基础原则。对个人来说,也要多警惕自身的思维是否僵化,多用第一性原理思考。

    四、调整生物钟

    生物钟是真实的可以被调整的,且并不难。

    过年的时候生物钟稍微有些乱,回到北京后,坚持调节坚持了一个月,晚上11点准时睡,第二天早上8点起床,很舒适,但依然觉得睡眠时间过长有些浪费时间。随后不断测试,尝试7点半起床,尝试了一周发现没问题,然后继续测试,7点起床、6点半起床,最后锁定了7点起床,现在几乎早上已经不用闹钟。

    五、是互联网带来了用户体验至上吗?

    和一群同行聊这个问题,说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小步快跑,有人说是用户体验至上,但我总觉得,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些事情,都是一直存在的思维理念,只不过是被互联网放大了。

    拿用户体验至上来说,是互联网带来了体验至上吗?我觉得不是,这个事情一定要建立在合乎商业利益的前提下。

    举个例子,早期互联网来说,你的一个交互调整,其实并没有什么成本,但是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提升,是价值巨大的。而现在呢?为何淘宝的UI设计用了多年,却不见修改呢?

    人口的红利是有尽的,技术的红利也是同样的,说互联网带来的用户体验至上,只不过是早期互联网产品满足用户体验的成本足够低,当技术逐渐被普及,技术的红利则会慢慢消失,当没有新技术的出现去加速竞争的情况下,最可能的结果,是多寡头对中小企业进行并购,达成协议,从而操控行业,坐享利润的格局。这一过程,在无数行业周而复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零碎思考—模型是跨领域的思考沉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dm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