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知识管理训练营
价值六万的分享告诉我们要这么读书

价值六万的分享告诉我们要这么读书

作者: 李欣哲 | 来源:发表于2016-12-18 23:18 被阅读0次
    我们应该如何阅读?

    这周,学习型独立采访人、简书签约作者剽悍一只猫老师在【一块听听】上做了一场名为【普通人快速崛起的10大狠招】的分享,收费1元。

    当晚共有64488人收听了这场分享,好评如潮,大伙纷纷给猫叔打赏,光收红包猫叔就收了两万多……

    图片来源:剽悍一只猫

    这是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猫叔把自己的经验、收获、踩过的坑毫无保留浓缩在【10大狠招】中,包括读书、写作、口才、时间、社群等等,让人醍醐灌顶。

    如果把这10大狠招都一一托出,篇幅所限难免会无法深入。因此,这篇文章主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其中关于【读书】的内容。

    我们都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也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但能真正做到的人极少。

    事实上大部分人在离开学校之后就极少阅读,甚至几年都不读一本书。有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的人均阅读量在全世界是处于倒数水平的。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意识到了阅读的好处,也有了阅读的计划和决心,但是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还是会有很多主客观因素,导致无法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以及将阅读转换为知识、技能的能力。

    为什么要读书

    在猫叔的分享中,对于【读书】共有以下三个建议。

    图片来源:剽悍一只猫


    1、量不大,莫谈体系

    猫叔用了一个例子来阐述这个观点: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男子,你给他灌输了很多的武功心法、武林秘籍,但是当他和别人比武的时候,分分钟就被人打趴下。因为体虚啊,根本就无法吸收所谓的什么心法。

    现在知识管理很流行,比如教主萧秋水老师、简书一哥彭小六都是知识管理专家。很多人也想着通过阅读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但是很多人尝试了之后发现道理都懂了,却无从下手、力不从心,甚至有点急于求成,最后可能丢下一句“看来我不是这块料”然后含恨离去。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病因在哪?

    基础太薄弱啦!

    没看过几本书,就想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不是有点像拿着几块砖头就想建一座大房子吗?

    所以,猫叔建议一开始读书的时候,就应该像填坑一样,你认为感兴趣的书、有用的书,就大量地去读。只有量足够大的时候,把基础打实了,才能进一步去做更加体系化的事情。

    没有量的积累,哪来质的突破!

    而且,当你读书的数量上来了,你才能知道哪些书是你真正需要的,你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去学习。

    你问一个几岁的小孩子想吃什么,他的认知里也就那么几样东西。但是你问一个成年人,答案就不一样了。因为你见识多了,选择多了,才知道哪个是你想要的。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有人就会说了,我看一本书都要个把月,等我把数量提上来了,我都不知道多少岁了……

    其实,读书没有必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进行阅读。我们只要清楚明白自己想要从书里面获得什么,那么阅读也可以非常快速。

    我在彭小六的【知识管理训练营】中学习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做到了一本200页的图书,我只花了1个小时就快速阅读完毕,并得到了自己想要从书里得到的知识和答案。

    有机会我会专门写一篇关于【快速阅读】的文章与大家分享方法。

    总结一下猫叔关于【读书】的第一条建议:大量阅读,大量输入,打好基础。


    2、读书时,三个问题

    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明明一本书读完了,但是对书里的内容和知识似懂非懂,再过几天,就基本把读过的书给忘了。

    猫叔在阅读的时候,经常带着这三个问题:

    我有没有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理解以后,我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如果是,那我应该怎么做?

    我们看完书后会快速遗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里的内容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并不相关,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思考和重视,那么大脑也会把它当成没用的信息而遗忘掉。

    因此,如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带着上面的三个问题,也就把阅读引到了【学以致用】上。我们要让书本内容和我们的自身实际发生联系,和我们的行动发生联系,这样才能让阅读发挥更大的效益。

    当然,除了猫叔建议的在读书的时候所带着的三个问题,我个人建议在阅读之前,我们也要先拟定三个问题,也就是What、Why、How

    这三个问题也叫做【黄金圈法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适用的思考模型。

    比如我在阅读《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之前,我会先问三个问题,并要求自己在阅读后要能够解答这三个问题。

    什么是关键20小时?(What)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快速掌握某项技能?(Why)

    我们怎么去快速掌握某项技能?(How)

    带着问题,才能够让你的阅读更加有针对性,不会在读完之后不清楚自己到底在读些什么,真正发挥阅读的价值。

    3、读完后,分享出去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理解了书里的内容。但是,如果要我们给别人阐述一下书里究竟写的什么,是不是觉得十分有难度?

    教是更好的学

    猫叔建议,我们在读完书的时候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分享:

    第一是写作,把你的想法和书中的内容结合之后写出来,也就是【读书笔记】;

    第二是讲给别人听,比如在微信群或者千聊上面做一场分享。

    为什么要这样呢?

    其实这是一种读书心态的转变。当你想着你读完书之后要分享出去,那么你在当下读书的状态、思考的质量是非常不一样的。

    为了让别人听得懂你分享的内容,你必须把你从书里学到的东西经过内化之后,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这其实无形中是对你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求提高了,那么你的阅读质量就提高了,当然,你的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大学的时候,我在记者站(我们叫西记)带过两个实习记者。我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怎么写新闻稿。

    我会写,但我不一定会教啊。

    怎么办?

    学!

    于是在她们的实习期,我和她们都在学习。她们学习怎么写新闻稿,我学习怎么教别人写新闻稿。

    实习期结束,两个小伙伴都顺利转正,我也感觉得到了很大的成长。

    小结

    采铜老师的《精进》中有一个【收益半衰期】的概念,指一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

    阅读很明显就是一种【低收益、长半衰期】的行动。在短期内不容易看到成效,但是却非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效益可以不断传递下去,成为奠定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

    现在开始阅读会不会太迟了?

    种下一棵参天大树最好的时间点,一个是十年前,另一个是现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价值六万的分享告诉我们要这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hz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