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过得开心吧?
很开心又和你见面了,祝你今天工作状态调整得顺利。反正,我昨天晚上想到今天要工作,脑子里有一阵子恍惚,似乎不知道文章要如何写了。这是休息太长的症状,你可能也会有。人是精进难,退行易的动物,据说,只要饱食三日,身体表面暂时还没什么变化,但是大脑已有细胞发出变胖的指令,告诉你应该更懒散,更贪吃。而从这种状态走出来,不太容易。这就像滑滑梯,滑下去很舒服,爬上来却太辛苦。
曾有个女小说家说,每生一个孩子让她少写两部长篇小说。很多女性也相信所谓的“一孕傻三年”之说。这就是一大段时间脱离专业后,技艺退行的表现。自己曾经能做,但现在就是做不出来,这种沮丧感会吃人。很多技艺可以恢复,包括写小说。但有些技艺,丢的时间稍长一点,恢复的可能就小了。为什么女数学家少?有个原因就是,当她们因为生育等家庭原因离开数学后,很难再跟上了。
我不是说人不应该放假,我也常给自己放假。我是说要知道人的软弱性,它有种种体现,不放假,只工作,不行;放假放得太彻底,也不行。人与人的竞争,天分是次要的,能够控制软弱性才是主要的。好的作家,无论他起点高低,有个共性就是能够保持固定的节奏,每天写点东西,感觉不好,没有灵感,也得坐在书桌前,硬写。就像卡尔维诺说的,是匠人的习惯引出灵感,而不能靠等候灵感过日子。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作家这行,灵感容易变成自我欺骗的借口。厨师就不能说我今天没有灵感,不炒菜。我认为厨师状态好时,炒的菜定然更好吃,也有灵感,也有神灵附体的感觉。
年龄越长,我对人的处境就越同情,根本原因就在于知道了人的软弱性,很多简单的、原则性的原则与技能,那么多人掌握不好,那就在与软弱性进行拉锯战。一个人又笨又懒,软弱性彻底赢了他,那当然可悲,不过,人毕竟有选择可悲生活的自由,只能由他去了,不合作就是了。一个人笨一点没关系,人品在,勤奋度在,简单的技能,多磨练几遍,别人一遍会,你十遍,总有点样子。精细分工的社会,笨人练好小技能,也会有活路,甚至在练这个小技能的过程中,就开了窍,触类旁通,慢慢聪明起来了。一个人必须要有这种精神经历,有了,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者,你的同情,你的耐心,你对好习惯的重视,才能变成你的人格,在他人(比如你的孩子)挣扎在软弱性中时(这是必然的过程),你才能指导他。否则,你只能更多地选择急功近利,暴跳如雷,以为说个答案他就应该知道方法,学舌一下原则他就能够一直操作。“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不会”,就会成为你的口头禅。其实,重大原则都是简单的,比如勤奋、诚信、平静、整洁,比如假期结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但是我们自己学习,何尝不是花了不少时间?偷懒不学习不对,但认为应该一学就会,那是无知加偷懒。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特别好:“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人的软弱性,跟随我们一生,这令人烦恼,但智慧总是从烦恼中生出来的,正因为我们自身一直在与软弱性斗争,知道自己并非事事优越,我们才能够理解他人的软弱性。
长假后工作的第一天,往往是与软弱性斗争的高峰,祝你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