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三年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我人生中最卑微的三年。以前的我是太阳的话,那高中的三年就是我的阴雨期。
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在小学成绩不算很优秀也算名列前茅,班级的活动也总有我的一杯羹。上了中学之后,我也总会受到各科老师的青睐,也会积极的配合老师举手回答问题,不会的题主动跑去找老师问,学校的活动我也是积极去参加。再后来,我上了高中。
中考的时候,我一直想进点班,我觉得那是一种荣耀,中考考试成绩出来也算是很超常发挥,考了相对于平时最好的一次成绩,最好的班级和学校名次,而且我也如愿的考进了我想进的高中。梦开始的地方在这,无论是美梦还是噩梦。
经过几番波折,名不正言不顺我进了点班,在这的每个人,各有实力,真的是我站的台阶越高,我的光越暗。我曾经那么引以为傲的英语啊,在这个班级不过占了中上等罢了。因为班级特殊成分,我虽名不正言不顺进了班级,但是中考成绩在这个班级还算有小小的立足之地。
在这个班级,我认识的同学不过三两人,其他的同学因为多数都来自同一个中学,他们显得格外亲近,高中的第一次期待——新的朋友。
后来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要开始正式的高中生活了,因为我沉浸于过去,沉浸于假期,沉浸于想象中的美梦中的高中生活,导致我把自己缩进了一个包围圈,不去社交,不愿学习,一切的一切我都不愿意。
因为班级好多人都上过衔接班或者自己提前看过高中的书,那时的我虽然有中考成绩在,但是我实际已经被他们落下了十万八千里,我从起跑线就输了。而且高中的知识当时的我看来,格外的难。军训完的那个放假的下午,我们留了一张作业,有方程,有因式分解,当时第一眼看到卷子我在想,这不就是中学的知识,后来,我错了,很多的我都不会。我的光被抹去的第一步从这里开始。
接下来的三年,我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上课会主动回答问题,不会的问题主动去找老师,考完试第一时间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学生了。上课的时候每次对答案我对的题寥寥无几,考试一次比一次低,上课老师提问,我不自觉的低下头;上课抽签抽到我,无论我做没做出来,我习惯性的说一句"不太会";对答案的时候,我不敢用红笔去改;写作业的时候,我没自信用黑笔,我只敢用铅笔还要轻轻地写在不起眼的地方;考完试回来,我不敢和同学们对答案,我只能卑微的找对过答案的同学一个人在角落改好自己的答案;老师问有没有不会的题点到我的时候,我选择欺骗老师欺骗自己说一句"我会"……
从那以后,我害怕别人看到我会说"他没实力呆在这个班","他考那点分不够拉平均分的了","不会天天还在那硬挺着自己不去问"……实际上,我确实明里暗里听到了这些话,导致我的自信一点一点被磨灭。我想去学我不会的知识,我努力过,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会。而且从那之后,数学课的时候老师抽到我的签站起来老师会接一句"没做出来吗,你先坐下吧";上化学课的时候,我会听到老师说"那几个不行的,三四十分的,会不会?";上物理课,老师也会说"后边的那几个女生自己上点劲,这样不行啊"我唯一得到过自信最多的课就是语文课,语文老师虽然嘴碎,但是他让我看到的是难得的平等。高中的第二个期待——被平常心的对待。
高中我唯一敢和他们对答案科目就是语文和英语,庆幸的是我没有在面对各种理科的暴击之下死透。我也只有在这两科上课的时候敢稍微抬起头。其他的科目并不是说我从来没抱有过学好他的欲望,而是我的渴望在一次次失败之下磨平了菱角,我的每次失败仿佛都在告诉我自己"你不行"。
我也曾一个人想过,曾经那个自信的人去哪了,曾经那个愿意为自己努力奋斗的自己去哪了,我不知道,它可能在我踏入高中的那一刻,在我一次次考不好的时候,在我一次次听到嘲讽的话被杀死了。
还好,在最后高考的时候结果没有太糟,我还是有了过一本线的机会,有了上本省一本学校的机会,甚至说有了抬起头的机会。当然,我并没对那些曾对我说过我认为有冷嘲热讽含义话的同学和老师有过仇恨,或有恶意或有善意,他们都曾在某些时刻激发过我的斗志。现在,我在变好,更重要的是,我的阴雨天终归散去,我重新迎来了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