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文字2011/08/07 23:12:43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一周说书
息影多年的林青霞上月下旬分别在香港、台湾推出首本散文集《窗里窗外》,随后数周占据畅销榜,曾一度位居诚品书店中文艺术类畅销榜榜首。56岁的她此前在香港书展的该书首发式上笑称:“不要再叫我大美人,做美人很累。也不要叫我大明星,我现在可能是‘作家’。”显然,她对“作家”的称谓是慎重其事的。当然,对文字,她也没有轻视,而是写完后就传真给朋友看,也不管是半夜三点半。所以林青霞说,“这本书是真正我手写我心,我相信你们看完这本书以后会把我当成好朋友,你们会了解我”。
无独有偶,同为台湾艺人的刘若英在五年后,也再次以作家身份出现,新作《我的不完美》简体版本月已上市,在一些网络书店跻身畅销榜前十位。对文字,她也有深厚的感情,“如果有人问我,人所有的表达形式,我最享受哪一种?答案绝对是文字。因为那是真正的自言自语,不用经过导演的认可,不用看见观众脸上的表情,不需要现场掌声。写字能让我平静,学习诚实,面对自我。同时,写字一直是我跟人联系感情的方式。”
在流行“读图”、“读屏”、“轻阅读”的当下,两位艺人对文字的尊崇与执念,让我们或许有所思吧。经由写作者的神思,文字与文字相互碰撞,确能产生核爆一般的力量,不唯诗歌,也包括散文、小说、剧本。这也能解释为何朱德庸的《大家都有病》一个月来屡次登上畅销榜:那是因为更多人在那些简洁的句子中看到了自身或周遭生活的状态。
当然,文字的力量更能解释,为什么唯一官方授权的《百年孤独》中译本能够坚挺地长居畅销书榜首。因为马尔克斯像工匠般地构筑他想象的村庄——马孔多,粉墨登场的人们如同他雕琢的水晶世界主人,而文字则是他们穿越时空与读者交集的桥梁。
可另一面的现实是,文字被无数写作者糟蹋,他们也缺乏敬畏之心。正如著名诗人北岛在香港书展上以《古老的敌意》演讲时所说,“三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正面对一个更大的语言危机,一方面‘行话’横行,政治、学术、商业等充满‘行话’,另一方面,新媒体、网络、娱乐的语言泡沫沉渣泛起,减弱了语言表现力,这样的语言同样是苍白无力的。作家必须正视它,重新为世界命名。”
安妮宝贝在新作《春宴》的“自序”中写道:“阅读如同照镜,各人担当自己的担子。只希望你在故事中有所得。”显然,这也是写作者的良好愿望。只不过,读者要“有所得”并不是简单的任务。我想,首当其冲的是文字要有力量。 是故,从今天起,信仰文字,或不算是奢求,亦不多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