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的时候,发现一组特别有意思的数据:2018年某基层法院受理的各类型案件中,高居榜首的是离婚纠纷,数据还显示,大概有七成的离婚是女方提出的。
随着社会的逐渐开化,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近些年来,离婚率也赶时髦似的逐年攀升。此外,物质生活富足了,人们更注重精神追求了,父母那辈人婚嫁看重的是对方的好劳力,懂得勤俭持家,会做饭烧茶,脾气好,家里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我们这代人,则更看重两个人是否处在同一个频道,是否聊得来。
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想离婚呢?我想到了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贴着标签找对象。
看过很多征婚启事,年轻人贴出各种要求,但有一个普遍规律:未婚女性喜欢限制男方的身高和收入,而未婚男性喜欢限制女方的年龄和容貌,范围之外的一些更适合的人反而失去了机会。
看过一个帖子,男方是个公务员,相中了一个女生,是个教师,工作稳定,长得也还可以,男方很满意,很快结婚了。结婚后才发现,两个人性格差异很大,经常因为琐事发生矛盾,他幡然醒悟:教师是个好职业,但不是每个从事教师的女孩都适合跟他结婚过日子。
其实很多人找对象都贴着标签,比如长得要像前任俊俏,比如身高要178,比如要会唱歌……还比如要对我好,这四个字真不是一个好标签,如果他不对你好,怎么将你追到手揽入怀中?要对我好无法验证他是否适合跟你走进婚姻的殿堂。
寻找爱情其实是寻找另一个自我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忘了我们是要找一个和自己同频共振的人,而不是找一个弥补缺憾的人。
第二,不知如何与ta相处。
中国是个很含蓄的国家,由此产生了许多含蓄美,但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困扰。我们的父母和师长闭口不谈性,更不教导我们怎样与异性相处,在青春期发现有早恋的苗头,轻则隔三差五的说教,重则一顿毒打再关禁闭,转眼到了结婚的年纪,我们还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
在我们的婚姻中,或多或少潜藏着父母的相处模式。他们时常吵架,打乒乓球似的有来有回,但总也吵不散,好像有一根绳子把他们紧紧的捆绑在一起。我不只一次听长辈说:吵架是家庭生活中的正常模式,现实则是很多人吵着吵着就把感情吵淡了,接着就散了。夫妻之间发生分歧很正常,因为他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吵架却不应视为正常行为,因为吵架时说的都是令对方伤心的话,谁也不愿意被揭短处被戳心窝。所以,好好相处,从好好说话开始吧。有时候你扯着嗓子大吼一通远不如撒个娇要好。
第三,心态在动态变化。
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当你漂泊无依的时候,你渴望有一个家,家里有一盏灯,在你晚归的时候依旧为你亮着。而当你有了家的时候,家里除了有一盏为你亮着的灯,还有一桌丰盛的饭菜,但你却渴望去无拘无束的浪迹天涯。
当年那个令你怦然心动的人,你总在偷偷的幻想着将来有一天ta吻你时的情景,你肯定会激动得恨不得告诉全世界,现在ta成了你的枕边人,还是那张脸,你却再也激动不起来。
不是我们变了,而是久处一种状态,我们麻木了,我们不由自主的渴望新鲜事物来刺激我们的神经末梢。残酷的是,成年人的眼里大概看不出多少新鲜事物了。
第四,总觉得对方不够好。
眼睛长在自己身上,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这是人的劣根性。在法庭上,看着原本亲密无间的夫妻互相指责,其实蛮残忍的。人们总能巧妙的把导致婚姻维持不下去的原因归结到对方的头上,扪心自问,你就真的一点过错都没有吗?
人们总是习惯性希望对方改变,自己却不做出丝毫的让步。婚姻在双方的僵持中,自然而然的就名存实亡了。
希望你在冲动的想要离婚的时候再冷静的想一想:你愿意为对方做出改变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