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就要毕业了,论文一个字都没写?
日子一天天过去,你看着日历,心想 “明天、明天一定动笔。反正资料都齐了,数据翻来覆去算了好几遍,表格也列好了,肯定没问题。”可一转念,你又犹豫了——资料真的都齐了吗?稳妥起见,还是再找一点儿吧。要不……算法也换了?万一错了呢!对了,还有表格。表头用对了吗?规定格式是什么来着?
让学术写作停滞不前的往往不是学术问题,而是不良的写作习惯。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短时间内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著述其实非常简单。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不要准备好了才动笔——你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准备好了。你试试假如明天就答辩,你肯定抓起笔来就写,哪里顾得上什么准备。“准备好了”不过是拖延的借口而已。
1、不要等到把文章一点一滴都想清楚了才下笔。不管想到什么先写下来,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写就是了。往往写着写着思路就理清了。
2、化零为整地写作。学会利用零碎时间,排队的时候、等车的时候、课间一二十分钟,都可以用来写。不要寄期望于有大段的空余时间供你慢慢写——整块儿的专门时间本来就少,况且真到了那个时候你也不一定能静下心来写好。
3、制定写作计划,具体到哪一天写完哪一段。不要想当然地写,不然最后十有八九写不完。
制定写作计划,具体到哪一天写完哪一段。
4、写作指在纸上增加新的内容,或大幅度改动已有的原文。如果这一天你只是加了几个句子、换了换形容词,是不能称之为写作了的。至于改行距、调字体、引文献,统统都不作数。发邮件就更不是了。
5、如果你怕自己写得不够好而迟迟不肯动笔,想想这句话: 要想写出好文章,先把文章写出来。
6、把写好的论文给同事和导师看,听听他们的批评和建议,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学术论文。
破除旧观念,快速写作两大要领
快速写作第一条:不要再拖了,什么文献、实验统统停掉,拿起笔来开始写字。没什么好准备的,老老实实写吧。
最大的写作误区:写文章要准备好了才动笔。如果要等准备好了才动笔,很多人怕是一辈子也开不了头——人都是这样,总觉着准备还不够,明天才会好。要想保证文字输出,不管准没准备好,该写的时候就得写。
有些人每天看大量的文献、做很多的实验,以为这样就能“准备好”——这种人我们称之为“文献派”和“实验派”。可到头来往往是看得越多、做得越熟,就越是搞不清自己要写些什么,计划动笔的日期一拖再拖。因此,
快速写作第二条:不管你一开始写得多烂,不要停,继续写。
第二大写作误区:写文章要想清楚了才下笔。这个提法看上去很有道理,其实,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论文大致框架都想好了,可坐下来写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想的那样——不是这里逻辑不对就是那里缺少数据,一会儿链接也打不开了。那时才发现自己当初想得太简单,根本没有考虑周全。而写作恰恰是理清思路的好帮手。
写作并不是把想到的东西记下来就完事了,相反,实际发生的写作要复杂得多、也变化得多。当你写作的时候,你的想法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写作其实是严格思考的过程。这就是我们让你“不要停、只管写”的原因——记住了。
拓展新门路 ▏快速写作独门蹊径
上两条讲完,传统造成的旧伤可以说是治好了。可一旦解开了精神上的镣铐,一些人又往往囿于自己布下的障碍在学术著述上固步不前。这次他们的借口是拿不出一整天或一整周的时间专门用来写作——不花这么长的时间,写出来的东西要么文采不好,要么就是深度不够、不足以显示他们的智慧。而文采不好、深度不够、显示不出大智慧的东西还写它干嘛?
这种人我们称其为“骄纵派”,过分看重结果,有一点点不好的迹象就干脆全都不做。其实呢,“骄纵”也不是不好,对文章质量严格要求本来是好事,但对于工作繁忙的人,这样无异于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写作时间。
我们完全可以把一天中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化零为整,分段分时突击写作。就像少吃多餐一样,游击写作不但减轻了每次写作的负担,还有利于培养坚持写作的习惯。
许多人表示,十几分钟的时间根本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但实践证明:十几分钟不但能写,还能写出高水平的东西。研究发现,平均来说,比起花大段时间著述的学者,每天写上半个小时的人发表的论文更多。但化零为整必须定时保量,一周只游击45分钟是没用的。一周五天、天天写上45分钟,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一般说来,早晨是游击写作的最佳时间。这时没什么外界干扰,可以全神贯注地写论文。但是,要真正发挥游击写作的效果,还需要配合正确的写作技巧。
【拓展阅读】你已经是个成熟的LaTex了,该学会自己写论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