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笔者的朋友都知道,前不久本人实在是宅家无聊憋得慌,便萌发了DIY一台ITX小钢炮主机的念头,并且是在机箱、电源和水冷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早早的先把裸奔平台搭建了起来,并进行了一波测试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转到笔者之前发布的文章《无聊宅家瞎折腾系列,打造属于我的首台ITX小钢炮主机,奥利给!》。
都说ITX主机的灵魂是机箱,那么问题来了,确实未曾想大家关注的热情有如此之高,不少朋友献言建策的推荐适合的机箱、电源及散热产品,这里一并向大家道声感谢!其中比较赞同某位网友的观点,或许真的是每个DIY玩家到最后都有一个ITX的追求梦想,如果不完美的为这个梦想划上一个句号,那么始终会给自己今后的日子留下遗憾,对吧?
趁着五一大假前的最后搜罗和添置,终于在节后收齐了缺失的主机、电源以及水冷散热器,分别是联力的小犀牛TU150 MINI ITX机箱、海盗船的SF750白金全模组电源以及安钛克的海王星120ARGB水冷。未曾想最终我的ITX成了最炫混搭风,至于价格嘛,一分钱一分货,都懂的。
机箱篇
实话说,最后入齐的几样东西中最为纠结的就是机箱的选择,有推荐ROG Z11的,2-3K的价格直接被吓退了;还有朋友推荐NCASE M1看了下近2K的价格也就是联力代工的,所以就直接在联力中选择算了。搜罗了一圈,最后入手的这款小犀牛TU150 MINI ITX机箱,颜值和细节设计都是自己喜欢的范儿,关键价格还美丽了不少。
联力TU150其实还有银色款,不过个人更青睐于这个黑色款,其三维尺寸为375 * 203 * 312mm,除了支持ITX主板,还支持AMD倡导的DTX规格主板。
配件主要是多规格的螺丝及橡胶垫圈,主要是安装主板、显卡及硬盘时才用得上,其实机箱本身是免螺丝拆装的。
这款机箱的前面板、顶部以及右侧面板都采用的是1.5mm厚度的轻质铝材,并且所有的面板都采用了150-170番砂布进行了水磨拉丝工艺处理,所以给人的质感非常强。话说档次逼格是够了,就是今后要避免被尖锐的利器触碰刮花,家里有熊孩子的话尤为值得注意,笔者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此外,在风道处理方面,这款机箱在前面板底部及双侧设计了大面积的进风槽,且内置有方便拆卸的卡扣式防尘网。当然了,前面板拆开后也可以自行加装120mm的风扇,反正看个人需求吧。
我其实看上这款机箱的原因之一还在于它独特的隐藏式磁吸提手设计,本身机箱的自重就轻巧,再配合这个便捷的提手,确实相当的实用。
要注意的是这款机箱仅支持SFX或SFX-L电源,而且电源的安装位从机身右侧看,在靠左上角的位置,联力还特别为其设计了独立的出风口,细节方面考虑还算周到。
其实在机箱的顶部和右侧均设计有方便理线的空间,不过要想真正的做到完美的理线效果还是得考虑上定制线估计才能实现,特别是像笔者的理线水平,先埋个伏笔,免得最后大家笑我。顺带提下,机箱内置的主体框架为1mm厚度的SPCC钢板,纤薄轻盈但却颇为牢固,因此还能很好的兼顾耐用度。
底部除了可见大面积的散热开孔(显卡的散热出风刚好可以从底部排走)外,在四角还设计了带有橡胶贴片的防滑脚垫,与此同时,支起的底部预留出了一定空间距离,更利于散热排放效果。
翻看机箱背面,预留了120mm的风扇安装位,配备了3槽拓展,因此可以支持双槽显卡的安装。
不无意外,这款机箱也是侧透设计,左侧机箱面板采用了3mm的钢化玻璃,并且边框部分保留了铝合金材质加持,炫酷的光污染就靠它显山露水了。出厂的时候其实是贴了一层保护膜,组装完毕后再撕也不迟。
前边有提及,整个机箱的面板部分均采用了免螺丝拆装的卡扣式设计,尽管日常使用中不用随时去拆卸,但需要清灰或是加装升级硬件时还是得打开面板操作,如此这般的话,就不用每次拆装时先要去翻找一番工具,还是省心了不少。另外,别看没用螺丝固定就担心不稳固,其实面板四角的卡扣扣紧后还是非常的牢靠,要稍微用点力气才能掰开。
最后再说下按键及接口,从左至右依次为电源、3.1 Type-C、USB 3.0 * 2、音频接口以及重启按键,位置设计还是蛮顺手的。不过略遗憾的是这张ITX主板上没有提供Type-C转接插口,所以只能直接插位于机箱背部的主板Type-C接口了。
电源篇
在电源的搭配方面,因为SFX电源的可选择面其实并不多,后边还是听了好基友的建议,最终入了海盗船的这款SF750,当然,个人也确实久仰这款电源的大名已久,貌似不少发烧DIY玩家装小钢炮的不二之选。其实目前我这套机器的配置选600W也够用了,但考虑到它有7年质保,万一几年后处理器和显卡又想升级了,也就不用再过多的折腾考虑换电源的事了,一步到位别吐槽我任性哈。
包装设计倒很是极客范,当然,要说这款SFX电源的主要亮点其实是通过了80Plus铂金认证,高达90%以上的转换效率,以及搭载全模组线材和采用了主动式PFC+半桥LLC谐振+同步整流+DC-DC设计等。
线材方面配置相当豪华,除电源线外其余均为伞绳编织的定制线材就有8组,其中包含一个24Pin主板供电线、2个4+4PinCPU供电、2个6+2Pin PCl-E供电等多种线材,完全可以满足各类发烧友的拓展接驳需求。
此外,提供了SFX转ATX的金属支架,换言之小钢炮上用腻了可以换到标准的ATX主机上使用。还附赠了数条魔术扎带和束线带,以及一枚海盗船的LOGO徽标贴。
回过头再来看电源主角SF750,本人确实是第一次接触SFX规格,未曾想一个750W的电源可以做到这么小巧,125 * 100 * 63mm的三维尺寸真的是颠覆认知,关键重量也仅0.86kg。
透过散热孔可以管中窥豹的看到电源内部的一些元器件,因为担心影响保修所以此次就不打算拆解了,毕竟7年质保确实给我很安心的感觉。另外,据悉这款电源搭载的都是105℃日系高品质化工电容,为其稳定可靠的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撑。
搭载的92mm散热风扇,本身运行的噪音很低,而且还提供了0转速模式,言下之意在中低负荷时风扇会通过停止运转来实现完全的静音工作。
SF750采用的是单路+12V的输出设计,其中+12V最高电流为62.5A即750W,而+5V和+3.3V为DC-DC结构,最高都是20A输出,其中+5V的待机输出电流最高2.5A,反正应对性能流的小钢炮主机还是绰绰有余的。
水冷篇
说实话联力这款ITX机箱只能上120mm的水冷,纯粹是因为好奇,毕竟用了那么多年的风冷还是想学大姑娘上轿般的感受一盘,因此也就对降温效果并没报过多的期望,选了一款目前看起来比较酷炫的安钛克海王星,关键它不仅带ARGB炫彩灯效,还支持ROG主板的神光同步,当然了,如果是微星、华擎的主板也是支持对应的同步灯效。
这次补齐剩余三件套中最便宜的一样,盒子居然比我贼船电源的盒子还大。另外从盒子上大抵知道的亮点还包括搭载的超高效静音幻彩风扇,1.2m最大扬程以及采用更耐用的PTFE材质水管。
包装内的冷排及风扇是分开的,需要自己简单组装,另外提供了几乎全覆盖的多平台扣具及底板。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款水冷还配备了一个控制器,不是管风扇调速的哈,主要是用来调整水冷带的灯效及灯速的,配合魔术粘贴可以将这个小巧的控制器固定在机箱空闲的位置。另外,控制器还提供了多组灯控插口,方便拓展使用。
水冷头的正面有安钛克的LOGO,通电后就会发光。而与CPU直接接触面为纯铜材质,出厂时已经预先涂抹了硅脂。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1772/f13997acd06dd161.png)
安钛克这款120水冷的水泵设计在冷排的一侧,专利一体化设计可以尽可能的避免震动及降噪,实际噪音低于36db。
风扇两根电线分别负责风扇电机和灯光,而搭载的风扇转速区间阈值为900-1600RPM,风扇噪音指标为20-36db。
组装篇
看过我上一篇评测的朋友都知道,之前测试用的是AMD标配的风扇,不料拆除的时候出了点状况,由于硅脂粘得太牢,从主板上取下风扇的时候拿知道把CPU也给一并拔出了,问题就来了,仔细一看发现CPU针脚弯了好几根,瞬间脸都绿了,心想2000多块就要这么报废了吗……
用尖镊子拔弄了好半天才扶正,还深怕把脆弱的针脚给搞断了,话说直到通电亮机前,其实我内心都是极度忐忑的。
接下来自然是先把主板的挡板安装好,装主板进机箱前还得把水冷配备的AM4扣具底板安装好先,此时看起来机箱的内部空间还是盈余了不少,安装显卡的过程就省略了。
下一步给水冷头上AM4的扣具,并把保护硅脂的胶盖拿掉。
真是好事多磨,装冷排的时候又出了点状况,本来原计划是泵体向右的,但是泵体刚好又与机箱的卡扣锁位置打抵,于是乎就只能调转到向左,但位置就非常的紧张了,泵体外壳与显卡之间的间隙目测只有1-2mm,美观方面相应就有些减分了。
最终组装好的效果就是这样,大侠们请忽略渣渣辉般的理线观感,大家如果有好的理线思路欢迎指点一二。电源下方空余的空间可以用来SSD或机械盘,目前这台主机就装了两个常玩的游戏,所以暂时没有拓展的必要。
通电后成功亮机,悬着的心也总算落地,大抵灯效就是大家看到的样子,不知道各位看官都发现哪些硬件会发光了没?没错,水冷有2处、内存条、主板边缘及散热盔甲处,以及显卡的顶端,要想更炫目点可以在机箱内再布置一两根LED灯条。
装上机箱的玻璃面板后再来一张,是不是瞬间就有那么点酷炫神秘的科技感了。哈哈,轻拍。
最后上一张桌面全家图,也给我的小钢炮装机折腾打个总结,或许在不少大神眼中,这次的ITX主机最终成品称不上完美,但我还是很享受整个过程,DIY本身的乐趣不正是在于不断的摸索和折腾中学习吗,看着自己还算满意的劳动成果,再摸摸干瘪的荷包,估计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吃土了吧。末了,如果是对这台主机性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转到我上一篇评测中去了解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