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都是客”本来只是一句俗语,通常是为了表现主人想要尽地主之谊,热情招待客人。
1990年的讽刺喜剧《来的都是客》以改革开放以后某个因为竹编工艺而成为各种检查、交流、取经重点的乡村为背景,通过竹林乡招待各级领导视察的荒诞故事,辛辣讽刺了官场腐败、酒桌文化以及形式主义等问题。
影片始终围绕着“公款吃喝”展开。
领导要去老乡家吃派饭,乡干部就让人做好了菜送到老乡家里;领导爱钓鱼,就派村民潜水往鱼钩上挂大鱼;领导没吃过清蒸蜂蛹,就冒险捅蜂窝;为符合领导要求的“四菜一汤”的规定,用脸盆盛鸡鸭双肉汤、四个大盘里每盘再叠四个菜。
用黑色幽默和荒诞的表现形式去揭露现实官场里真实的生态与规则,把接待工作做成了腐败浪费,又让处于最底层的干部和乡民变成招待不周的“替罪羊”,深刻体现了“接待文化”和官场生态里腐败现象与形式主义的黑暗病态。
通过接待不同领导的需求,层层递进地暴露体制弊病。
每个桥段都包裹着喜剧外壳,内核却是尖锐的社会批判。
影片中赵本山的表演成为影片的灵魂。
他饰演的肖望发既有农民式的狡黠,又保持着朴素的道德底线。
面对入党要求时那句“我现在干的哪件事是合格党员该做的?”,以自嘲口吻撕开了体制虚伪的面具。
结尾处他面对省委书记的复杂笑容,既有解脱的释然,又暗含对未来的疑虑,可谓是意味深长,五味杂陈。
这部讽刺喜剧,不仅揭露问题本身,更直指问题的根源,服务于“接待文化”的腐败不是仅在于个体层面,而是深入到制度性的缺陷,与时代相挂钩。
《来的都是客》既映照出90年代中国乡村的官场生态,也折射出权力异化的永恒命题。
它用喜剧消解苦难,以荒诞解构权威,在笑声中完成对体制弊病的精准解剖。
只可惜这种力度和深刻的讽刺喜剧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又或许是时代有意把这样的讽刺作品留在了过去,却也让这样的佳作更加具有超越时代的魅力与艺术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