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李源学《易经》
《道德经》第一课|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道德经》第一课|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作者: 大漠不飞沙 | 来源:发表于2020-03-24 21:20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一课|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看港剧,有一句熟悉的台词: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那什么样的生活会让人开心呢?

    《道德经》第八十章,就描绘了一个让人开心的生活:“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否就是做人最开心的生活呢?

    在这一课里,先理清了一个概念,道德经是道经和德经组成。对道和德各有表述,道关乎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运作的基本规律。德经可以理解为怎么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来个对比的观点,传统的儒家,一直提倡经国治世的高大全观念。天下一统,天下太平,崇君牧民是他们的理想。有提出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自汉代以来,就以追求天下一统为己任。辅佐君王管理百姓是本质工作。

    我们在儒家的观念下生活了上千年,而老子提倡的小国寡民生活方式一直没有能实现。团结起来力量大,集中力量可以办大事,分工协作可以提高社会效率,可以推社会发展,进而就可以推动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不断壮大强大。所以我们见到了朝代更替,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故事一直演义上千年。今天历史上记录了一个个伟大的朝代,一个个英明的伟人。可那些百姓呢,书写了人类历史的百姓呢,他们想要的安居乐业有得到过吗?在经历过这一切后,再回头看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就应该是人类应该过的日子。

    老子见过了天下一统,也见过了天下纷争。

    在这一章里,我猜老子对人性的理解中有一条就是开心的活着,尽天年而不中道夭。怎么才能开心的生活呢?

    小国,小众,自治。

    我们已经习惯生活在一个庞大的组织中,一直按着大组织的规则生活着。大组织运作的机械性,大组织管理的标准化,再扩大到一个国家,制度化,法制化。一切的目的是为了秩序和效率,这里面没有人情,更没有一个人和其它人的人情。组织与人之间交换的是利益,人与人之间交往参与了更多的利益考量,这是与组织的秩序要求相适应的。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是没法和一个人讲人情的,而人性中本质的一点是,人有人情,有人情才有人与人之间的欢乐。

    当一个组织以扩张为目标时,为了组织的利益就要牺牲个人的利益,组织与个人之间只有利益交换,无法传递人情。所以国家变大了,有了有形无形的疆域,在这个疆域里,必须以国家的意志为最高要求。所以,当个人做出服从时,就意味着放弃了些什么。为了国家的利益,个人的天性中就会压制住一部分。不能按天性生活的个人,个人的欢乐会被削弱。越是人群集中的地方,个人的感觉就会约束的越紧密,所能做的就是适应人群中的规则,隐藏起我们的天性。当我们离开大城市,到边远地区旅游散心,能找到个人的乐趣,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会被唤醒,会找回那种纯粹的欢乐。

    又一句电影里的台词,回不去的叫故乡。我们纯粹的欢乐多数留在了故乡。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化中,当年拼命要离开的故乡,如今又成了热土,回到故乡过上田园生活,又成了不少人的奢望。未来小国寡民的生活方式或许又回以新的形式回复过来。在另一片组织里,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得到了推崇。在竞争最激烈的互联网行业,科持创新领域,小组织的活力越来越被重视。市场中现在都剩下了超级巨头,管理有序,力量强大是它们的特点,但组织里最重要的人也变成了机器上的镙丝钉。所以现在最有活力的组织是小组织,小组织里有工作的热情,更多了些熟人间的人情,有人情的组织就会多些欢乐。就如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在大组织内部进行分裂,形成更多的活力小组织来为大组织增加活力,增加人情味。

    老子在千年前的说法,今天要被世人验证了。我们也要认真想想,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一课|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na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