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殷墟的回响

殷墟的回响

作者: yokomaha | 来源:发表于2020-01-26 19:45 被阅读0次

这个题目有点大,是去年看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纪念展的一个回顾,在网络上整理的资料加展览的内容,做个小记录。

甲骨文被称为“最早的汉字”,是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殷墟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第一位商王名汤,于公元前16世纪初在亳都建国。盘庚十四年(公元前1319年),商朝第20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能与史记的记载相互印证,出入不大。《史记·殷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

虽然甲骨上的文字在1899年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后转归好友刘鹗,他于1903年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但第一个明确把甲骨文与殷墟联系起来并发表专著的是罗振玉,他实地去考察,于1913年写成《殷墟书契》,在他之前所有人都对甲骨出土的准确位置语焉不详或秘之不宣。然后王国维进一步证实小屯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所以被称为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两人还合著过《流沙坠简》(我在新疆博物馆时看过这本书的介绍,一直想有机会看看),两个好基友相爱相杀的故事就不在这里赘述了,罗振玉的收藏颇丰。

一、殷墟长什么样?

殷墟地图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妇好墓、后母戊大方鼎就出土在这里)、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殷墟遗址复原图

殷墟的宫殿目前出土的80多座,一般东西长173米,南北宽约90米,面积达1.6万平方米,整体结构呈“回”字形,很像今天的“四合院”,主殿一般有九间,每间宽约8米,进深5米许。正殿西部是一段20余米的双面廊,中间以一条通向后部的通道与正殿相隔。西配殿南北长85米。其面向庭院内一侧建有3个台阶,每个台阶前也都有用于祭祀的被肢解的动物骨骼。房基是填土夯实后置础,所用础石多为砾石,有的在石础上垫有锅状、器盖状或不固定状的铜础。房架都用木柱支撑,墙用版筑,用茅草盖顶。在基础之下和门侧等处,常见有埋人或兽的坑,推测是建造时举行奠基、置础、安门等仪式留下的遗迹。安门时,埋的多是武装侍从,有的持戈执盾,分置门的两侧和当门处,多的达5~6人。看到图片,持戈跪式,有点瘆人,就不放上来了,想起古墓丽影一类的电影。

殷商时期城址呈现南北中轴线略偏东的位置,显示出我国城市中轴线布局的早期特征。

上面这张复原图让我想起柬埔寨吴哥和泰国大城相似的中轴线分布的建筑,挺有意思的。有学者认为,‘回’字形基址的性质为商王室宗庙遗存,甲骨文中的‘□’字正是这种四合院式的集合宗庙群的标符,可释为‘庙’字”,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

二、守图书馆的人

最早的甲骨是从中药铺和古董商人那里买的,谁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存放的。1936 年 6 月 12 日,殷墟进行了第十三次发掘,发掘这个坑的石璋如先生这样描述道:“窖的田野号数,叫做 H127(位于 C113)。……上部是一个大而浅的灰土坑(H117),在 H117 下发现了……H127。(H117)曾破坏了 H127 坑东边的一部分。(H127)上口径距地面 1.70 公尺。H127 的口径约 1 公尺 8 寸,深距地面约 6 公尺。窖内的堆积上层为灰土,下层绿灰土,中间一层是堆积灰土与龟甲……所占的空间高约 1.6 公尺。还发现一个人骨架伴着这些古代档案。……”

最后因为数量太多了,最后将整个区域的土壤一起挖出,装箱运走。箱子是安阳的木匠老板做的,从小屯村运到安阳火车站是70名安阳民工用两天时间运送的,上火车一直运到了南京。通过“室内考古”,整个YH127灰坑最终出土了有字甲骨 17096 片,其中仅有 8 块是牛肩胛骨,其余 17088 片都是龟甲。该坑应是武丁时代的甲骨窖藏坑,那个身体蜷曲、侧卧的尸骨,其身躯大部分压在甲骨上,可能是这个图书馆的看守人。

殷墟的发掘一直受到军阀政府的阻扰、盗墓分子和土匪的骚扰、后来就是日据,日军还在附近建过一个飞机场,所以对甲骨文的研究日本并不落后,好在后面我们又赶上来了。 李济主持了殷墟的15次发掘,除第一次发掘由傅斯年主导外,后因抗战中断,他的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这箱“宝物”路上还遇到土匪抢劫,有惊无险。

在甲骨文的研究上,有“甲骨四堂”的说法,指中国近代史中甲骨学研究的四大泰斗,即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彦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兵是第一个提出国家主导科学考古发掘殷墟研究甲骨文的人,1928年他去安阳考察,发现当地村民在殷墟挖掘并出卖甲骨,即向傅斯年建议,由中央研究院主持进行系统发掘。10月,董作宾首次发掘获得甲骨残片784件,此后又先后15次参加安阳小屯村殷墟发掘,共计发掘出有字甲骨13047片。他的发现有:大龟四版与贞人的发现(贞人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会在下文详细讲)、十个断代标准的提出、殷历的建构,着有《殷历谱》、甲骨文字的考释与解读、殷代地理的推测及制度的研究等。董作宾先生以考古发掘为基础的, 也是他区别于任何其他前人工作的一个地方。所以, 他所著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是到今天依然是研究甲骨文必须要读的一篇著作。

1933年,郭沫若在日本出了一本《卜辞通纂》,收录了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以前各家收藏甲骨,主要取材于罗振玉的《殷墟书契》前编、后编等著录书,也收录了日本一些收藏家以及东京帝国大学、东洋文库、上野博物馆等所藏的拓片,全书共四册,选录了甲骨拓片和照片八百片。这是一部分门别类地解释甲骨文字的著作,全书按内容整理甲骨,共分为八类:一干支;二数字;三世系;四天象;五食货;六征伐;七畋游;八杂纂。每页之后都有考释,并且还有一个小结,可以作为甲骨文与殷商史的入门读物。这本书也奠定了郭沫若在甲骨文届的学术地位。

好像有点扯远了,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甲骨是殷商时代是成坑填埋的,像一个图书馆一样陈列在那里,还会有一个图书管理员。越早期发现的甲骨越大,被收藏家收藏研究,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为止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 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一般来说兽骨与甲骨是不放在一起的,郭沫若

相关文章

  • 殷墟的回响

    这个题目有点大,是去年看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纪念展的一个回顾,在网络上整理的资料加展览的内容,做个小记录。 甲骨文...

  • 殷墟

    在我深沉的梦里, 我听到你呢喃的低语, 我把风装进空心的瓶子里, 把它放逐在虚无之境。 求求你, 不要打开它, 在...

  • 殷墟。

    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

  • 走进安阳殷墟---十中七15班 王琦

    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们去安阳殷墟研学了。我站在殷墟大门前,看着上面的字: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心里按捺不住激动的心...

  • 殷墟公园

    下午天气不错,带着葡萄去殷墟公园放风筝。 殷墟公园在殷都桥边,占地面积很大,北面紧临殷墟博物苑。因为空旷,放风筝的...

  • 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无意间翻看了一本旅游杂志,上面写着“5A级景区、河南安阳殷墟”,那何为殷墟呢?一幅文化遗址,映入眼帘! 殷墟位于河...

  • 殷墟之行

    殷墟,原称为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

  • 殷墟祖师

    “咳 ,咳 ”一口鲜血吐在手帕上,“夫君你怎么了”,一个分外妖娆的女人来到床前,扶起他轻声问候,他慌忙的藏起手帕...

  • 安阳殷墟

    早上8点半苏州北站出发,下午2点15分到达河南安阳东站,一路又是6个多小时的高铁。我说,又好比去一趟青岛。 ...

  • 殷墟文化

    ☞〖殷墟〗 殷墟坐落在安阳西北的小屯村,离安阳约2千米,是中国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是考古发掘中能确定年代的最早都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殷墟的回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pj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