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遇到了电信诈骗损失了39万。骗子先给公司打电话号称是老板合作的业务方,要找财务说点事,对方谎称和老板有业务往来,要给我们的账户上打款。此时小财务的Q号被对方要去,加后拉进了一个群,群里有好几个人,刚才打电话的某总,对方的财务,还有我们老总和小财务。群里我们老总说这笔钱着急,今天一定要收到,但是对方账户出了点问题死活打不进来,就把钱打给了我们老总的私人账户,为了平账,需要我们把钱打出去抵消,等明天对方的账户没有了问题再把钱打进来。过程中对方财务发了给我们老总打款的水单以示证明。群里我方的老总单独加了我们财务的Q号,指导并以老总的口吻布置任务。40分钟的沟通。钱打给了对方账户上,人员涉及小财务(出纳)和审核的会计。汇出时间刚好卡在银行工作日对公账户的截止时间。金额39万。(公司的纯利润啊,多少个项目能赚回来啊!能在我们老家付个首付款了!能…………)
此时办公室里只有2个财务,1个行政和1位设计同事,以及一楼的IT电商小同事。其他人员都不在办公室,包括老总,副总,2老销售和1位销售助理。
我跟老总在外地出差,下午我很忙,但是老总不太忙在一边等我,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正在敢去机场回北京的路上。当时老总电话比较多,没有注意公司出账的短信。7点飞机8点半落地,摆渡车上看到了信息,惊讶怎么会有这么大笔钱的支出,立马给财务电话,对过口径发现被骗。
说来这事都觉得发生的事莫名其妙。公司支出钱都是有流程的一般老总都会签字确认,唯一和总公司那边往来款不用签字,或许会有我们不知道的老总和其他公司的业务往来款,只是我们不知晓。(这也许埋下了隐患,是什么潜意识让财务默认,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流程就可以打款)。其二,财务严重没有生活常识,没意识到其中的蹊跷,老总的习惯一向都是打电话或者微信联系谈业务基本不用Q,其次Q都不是老总自己的ID,就完全是当时在群里新加的。她虽然没有老总私人Q,但是我们有QQ会议群(疫情期间建立的),在里面核实一下头像都知道不是本人。其三,缺乏财务基本常识和严重失职,39万对公司不是小数字,日常大额支出都很谨慎,微信和电话都没有确认一下,就和QQ里那个假老总沟通。而且对公司的业务不熟,从来没有和这样的公司有业务往来,如果有是老板的 私人行为,那也是需要确认的。其四,公司在业务流程方便还是有漏洞,业务流程要求不规范。
说来蹊跷的地方:公司懂业务的人一个都不在,如果我们听到小财务抱怨听不太清楚对方的口音,也许会去确认是什么项目。公司稍微敏感的人都不在。
看起来蛮低级的错误,经两个人审核都没有识破。在隔壁的人事小姐姐还嘟囔了一嘴,怎么感觉跟咋骗似的,但因为不是自己的业务范畴也不敢多说什么。于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我们扛过了疫情,没有扛过电信咋骗。整个公司的人都很沮丧。
从日常里能看出来什么样的人容易犯重大的错误。没有生活基本常识和经验的人,从小财务的人设来看,她是一个比实际年龄不成熟的成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非常不丰富,甚至日常的聊天你能感觉到她的闭塞和不成熟,思辨和判断能力一定会在需要用的时候交智商税。
会计自大好为人师,按照额北方话说是个嘴没把门的人。人自满的时候容易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对别人的意见听取不进去,容易飘飘然自大,再加上嘴上都在表达自己,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会降低。别小看那些不说话的人,脑力里也许清楚的很。少些自恋,多看看别人能学到不少。
以上对别人的评判也许不好,我们也会时常评判自己,也感谢那些自我评判和来自他人刺耳的评判,反思后能让自己成长。
所以遇到事情,要从中总结出人生经验,是什么让我们栽坑,是人性的那部分让我们犯错,时刻察觉,修正。不要小看日常中的生活经验,凡事多想一步,不要盲目。成长是绝对需要脑子系统升级的,拥有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人是活不出来认知之外的体验的,提高认知很有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