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或许很多人都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看下去了,不过,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
我是一个几乎没有社交圈的中年女性,这么说,可能会给大家在想象空间上比说我是几个孩子的宝妈少一些排斥,毕竟很多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都是这么个开场白。另外,我还是一个在职场拿着稳定薪水的财务人员。
我的工作加上生活的范围,就那么点儿。上班,和同事来往。下班,和家人相处。
加一起微信圈里人数都屈指可数。
一切,似乎都波澜不惊。
一切,又突如其来。
前天晚上,我看到的一篇文章--80后“接管世界”,讲的是最近这几年里,中国互联网格局大变,一批80后的企业家走到的舞台中央。
2010年左右,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前十名的最后三位为新浪、搜狐和巨人,而掌管这些公司的大佬们大多出生于60年代,最年轻的则是70后陈天桥和马化腾。在此后几年,各行业明星企业家也始终难以寻觅80后企业家的身影。
但是短短的5年,互联网悄无声息的在巨变着。
2019年双十一来临前夕,拼多多股价连续上涨15%,超过京东。震惊了很多人。
人们回头赫然发现,将中国互联网所有上市、未上市的企业市值和估值汇总观察,紧随阿里和腾讯之后(将蚂蚁金服视为阿里系)的排名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们依次是:字节跳动、美团、滴滴、拼多多——而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创始人均出生于80年前后(王兴出生于1979年,其他均为80后)。
巨头之外,更多由80后创立的企业正在挤入独角兽、乃至超级独角兽的队伍,例如商汤、快手、寒武纪、VIPKID、小红书……不一而足。
好像一夜之间,人们惯常认知的“BATJ”互联网四巨头地位也发生了改变。
如今,这一简称或许应该改为ATBM,B是字节跳动、M是美团,再或者,加上滴滴和拼多多,改成ATB、MDP。
巨头在形成,更新的巨头也在形成。
互联网的世界,风云万变。
80后创业者们站在舞台中央,不再是心有不甘的年轻人,转身,他们已经变身叱咤风云的掌舵者。
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80后正在“接管”互联网世界。
……
看着这活生生的数据,想象着我自己,不尴不尬的大姐和大妈的年龄,一层不变的人生轨迹,冷汗忽的从脚底开始上涌。
当然我们是普通人,不用去刻意追捧成功人士的传奇,只是要誊写自己故事时,回头看,竟然无从下笔,一切的平淡,以至于在过往没有留下痕迹。纵使心生感慨,却找不到慨从何起。
这就是我的现状,生动吧?鲜明吧?更多的是残酷吧?可笑吧?
属于自己的年代,没有自己的色彩,不属于自己的时代,更是黑的无息。
持续几日来,我就反复在思索自己,面对未来,宛如当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心里的底儿,就是怕。
那年,怕,是自己了解自己,知道靠侥幸,过不去独木桥。
今年,怕,是自己不了解自己,不知道靠什么刻意在未来这个不属于自己的时代里有点色彩?
百思困惑。
我把这个乱麻说给朋友听。
同龄的多是感慨,自己并不是不努力,并不是不勤奋,为什么不能富贵有余,财务自由?
更甚的是,碰到换工作的,更是觉得就职之路漫漫无期。
这个不上不下的年龄,想在新岗位上升到管理层,那是做梦。在一般岗位上,薪资,待遇,比你离职前的还可能差一大截。原本以为自己是块玉,晶莹细透,满身诱人而低调的光芒,谁知,人家就看你是烂砖一块。
真正的脱离安逸区,以一无所有的心态再次投进这个社会,才更真切的发现自己被抛在什么位置。
……
中午时分,微信群里有要求新加入的请求,是我孩子家长群里的一位妈妈,当然,这相对于没有来头的加入,我是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她。
原本是没有交集的家长,忽然加入,要不,真的有事,要不就是微商。
哦,是第二个可能,微商。
原来主动加人的大多是微商,这话是有大概率的。
以前,我看是微商的话,要不默默的删掉,要不就及时关掉了她们的朋友圈,避免打扰。
这次,我却在关掉了她的朋友圈后,脑海中却蹦出了一个问题:“做微商的人和我在思维底层逻辑上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思维模型是什么样的呢?“
在我和他们之间,我们是不是就是因为思维的不同,才导致他们热衷微商乐此不疲?而我对微商确实礼让三舍,退而不理呢?
查理·芒格曾说过:“思维模型会给你提供一种视角或思维框架,从而决定你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顶级的思维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帮你避免失败。”
因为没有与做微商的朋友深度交流过,所以我先来找自己的原因。
首先,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意识很浅。说直白些,没有好奇心,思维僵化迟钝,对新生事物后知后觉。
另外,我习惯于在没有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利用别人对微商的看法来引导自己的认知,从心里排斥拒绝它,犯了一叶障目的通病。
和做微商的一比,我缺少的可不是一点,而是很多。思维不更新,视角更是狭窄。
或许他们不一定能做的很成功,但是在做这一行的同时,他们时刻在与这个社会的新知保持着联系。
她们思想活跃,行动力,执行力都要强于一般人。所以在新机会来临时,他们会先于他人而抓住。在时机上要超出我们很大一截。
这个差别可能隐形的不易被比较,但是,在机会面前,就会表现的一览无遗。
抽空,我把我的想法和我的一位老师讲了讲。
老师给我说了一个亲身的例子。
主角是我的另一个同学,我知道她工作之余,一直在社交电商这块耕耘。
从去年开始做了**日记, 到今年的**有鱼,*店等。
在多个交电商的平台,都有她辗转的身影。
现在她,却是专职做起了京东*芬香社交电商。
听她说,原来的那些平台,除了返利少,就是要买398的大礼包。
进去后去做,才发现种类少,活动更少,推广成员购物的频次越来越低,别说高收入了,前期交的398的入店费,都没有赚回来,就成了韭菜的绿衣服。
后期平台制度不完善,售后不成熟,承诺的这好那好,结果跟着自己做团队的队友啥也没得到,除了对自己不信任,失望之极,对人脉伤害尤其大。
在她做这块是心灰意冷时,遇到好友在做京东芬香社交电商,又禁不住好友的“死缠硬磨”,注册了会员,发了朋友圈。
没想到的是,就发了个朋友圈,一分钱没花,第一天就有了盈利。接着第二天还有收入。如此,她还是没放在心上,出去玩了几天,回来发现下面还新注册了不少会员,收益更是上了一个可喜的数。
意外之喜,立刻引起她的高度重视。
现在,在接下来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她已经把这个副业做成了主业。
这个同学,你也认识,她接触这个项目还没有我早,当时,别人告诉我时,我还看不上几分,一毛的佣金,你看,现在,实实在在的被打脸了。不但学生打了老师的脸,现在还成了老师的老师。
老师玩笑着给我说。
我觉得你也可以试试,现在商业属性的改变,也是电商社交的红利期。越早进场,越早占位,机会越大,机会越多。反正零费用,低门槛的入门。
最主要是京东芬香,核心团队全部来自京东商城。有其他社交电商缺少的优势:
团队来自京东,商品又全是京东商城商品,让人头疼的售后,服务全部是京东的。
腾讯是京东股东,京东有优势,计划把10亿微信用户,全部引流到京东,为了配合引流活动,京东赔钱做活动,有时候价格能低至1-2-3-4-5折。
即使你不做团队,但是注册后,自购也能省钱。
如果做团队,建群不花钱,只要满100人,后台配置客服机器人,操作简单方便,你白天上班,客服小助手也会帮你推图发圈。
这些我觉得特别适合你们这些有主业又想再做一份副业的。
是啊,听起来是不错,试试,要不,谁知道自己行不行呢?也许这一试,自己也能向财富神话的主角更靠近一点呢?
行动力第一。
说做就做。
得以老师的指导,我迅速的注册,建群,学习社群知识。
当然我在建群时候,又遇到了新问题,由于我微信里人数少,愿意进群的人数更少,很多人看到是什么购物群就退出了,说实话,前期都是熟悉我的同事和朋友进群。
不过,不管中间如何的不顺利,我还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现在你看我说的这些很熟练似得,其实,两天前我和你是一样的白。
这,就是我第一个社交社群诞生的前因和现果。
我的第一个社交电商微信群其实我最想说的是,不要觉得这个社会中的很多事物都与我们无关,其实,归根求源,和任何一个人都有非丝即缕的关联。
面对5G市场的到来,互联网上更是风雨诡谲的变化。而这翻云覆雨的变化下,自问下,我们能跟上吗?
所以,当别人告诉你宝妈在没有任何正式工作的前提下,月收入多少多少万时,先不要在心里鄙夷的说“都是骗人的”,而更应该透过这个收入,看到收入背后的逻辑和本质,也许所有的不可能,仅仅是我们的偏见,可也正因为这个偏见,让我们错失一个于机遇握手的机会。
在自己面朝大海的院子里享受着春暖花开的生活,难道你只是想想而已?
喂马,劈材,想走就走的洒脱,说行就行的惬意,彰显的难道仅仅是收入的高低?而不是灵魂的高度自由?
在移动互联网上,它不挑剔你的年龄,却在筛选自己的观众,不拒绝你的缓慢,却在抛弃你的懒惰,一切的行而未动,只会成为你以后懊悔自己,羡慕他人的浓浓心结。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观念比选择更重要,”今日头条原CEO张一鸣曾在微博上写到。
是的,在移动互联网这个风口上,找对方向已成为你通往成功之途的必要条件。
别为自己找借口,请为成功找理由!
假以时日,未来可期!
一切虚席,就在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