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另一个带娃妈就孩子教育方针受公公婆婆干涉的事情进行了深切的交流。
问题当然是没有解决,彼此也不可能互换处境,只是展示了一下两人天差地别的处事方式罢了。我在这次交流中思考得出的一个不知算不算是结论的结论是:
感情的事用感情来解决,理性的事用理性来解决。
家是个培养感情的地方,父母到这个年龄,已然退居二线,不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生死之外再无大事,再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他们唯一争夺的无非是在这个家庭里的存在感,想要证明自己活过的一生是有价值的,而这价值就体现在:
-
自己还是积攒了一些人生智慧的,如果电子产品已经不得不求助于儿孙指导才能使用,起码在某些事情上儿女还能坐下来恭恭敬敬听一番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陈年道理。
-
自己多年来在儿女身上倾注的感情和付出的财力得到善果。儿女孝顺,他们得到的不仅是实际上的生活帮助,更是精神上的肯定,肯定了他们过去对子女的教育很成功。
谁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一生,到头来证明自己是错的,是失败的,是所有的努力是毫无价值的。年轻人错了不可怕,依然有大好的未来等着他们,老年人却受不起这样的打击,他们已经没有改错的机会了。所以,他们必须抓紧,像溺水的人抓紧每一棵稻草,抓住每一个微乎其微的机会,证明自己是对的。
“我家儿子/女儿还是很听我的话的。”所有的价值都体现在这句话上。要么因为我对,孩子听我的,要么因为孩子孝顺,所以听我的,不管哪种都极大地满足了老年父母寻求自我人生价值评定的心理需求。
这么推导一下,孝顺=听话,有毛病吗?没毛病。
如果你都不听我的,就算用金山银山把我堆起来,又算什么孝顺?
问题是,听话能引起老年父母的极大舒适,也能引起自己的极度不适和生活的灾难。因为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如果凡事都依父母的指导去行事,如何能独当一面开创人生?如果父母总是比你高明,是不是说明一代不如一代呢?
成年后的子女比父母更强大,更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是应该的。培养出比自己优秀的下一代本就是我们的目标,那么肯定在某些事上,子女会出现和父母不一样的意见,而子女才是正确的那方。
我想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对自己所行所信深信不疑之人,很少有像我这样来回思虑,觉得自己未必正确的人。于是多数人都在为父母为何不能接受自己明显是正确的举动而困惑。
很多情况下,当儿女用不容置疑的正确性驳回老年父母的意见(他们甚至不能或不愿耐心地为父母说明一下为什么这是正确的),父母就只能用感情来要挟了。前面已经论证过,儿女听父母的话要么说明父母正确,要么说明儿女孝顺,既然我不能从正确性上打败你,那么就只有感情牌可以打了!
于是就出现了,“我跟父母论对错,父母跟我谈感情,说不听他的话就是我不孝顺。难道他错的我也要听吗?”
这就是不懂父母的思路了。他只有这两手牌,你不能让他一无所有。
其实父母对正确性的执念还比不上对你是否孝顺的执念。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老了,很多观念跟不上时代了,这个宠爱年轻人的时代处处炫耀着对他们的抛弃和遗忘,他们逐步地让出自己的权力边界,他们很愿意相信,你是对的。你是他们培养出来的未来,是他们的希望。
但是当这个希望只看到对错,为了对错就可以忽略父母的感受的时候,希望就会变成失望。
你还有很大的世界,还有很多奖励和反馈,还有很多要操心的事,但父母的世界没那么大,可能,只有你。
有这些想法,是缘自之前看过的一个课程,关于如何做人生规划的。里面讲到人在50-60岁开始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就变成了如何评定自己过去的一生,孔子管这个年纪叫“知天命”,已经知道自己无力改变什么,只能从过去的人生中发掘,试图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此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和满足。
我想象了一下自己老去的心情,忽然就理解了我那刚退休的老爸。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在感情上给予父母充分的满足,那么他们也必然会愿意在正确性上放过我们。鸡贼一点说,如果想在大事上做主,就在小事上多给父母表现的机会,让你穿秋裤就穿,让你给二大伯敬酒你就敬,嘴甜点儿,多买点东西让他们跟亲戚邻居炫耀,偶尔想发发感慨就洗耳恭听并送上一顿真心吹捧,自然会让父母觉得“这孩子靠谱,他办事我放心”。
选择理性,并不意味着就要斩断情丝。我们跟父母之间不是那种可以清晰划分的关系,我们之间联结着血肉的感情。千丝万缕,难舍难离。
我一直都记得谈恋爱的时候去老公家里,他爸妈给我准备的那桌菜,就是那次我下定了嫁给他的决心,因为这个家好温暖。
所以后来我跟公公吵架的时候会哭得那么伤心,我没想到我迎着温暖而来,却被自己最期待的家庭伤害。
让感情事归感情,理性事归理性。
让我们手按教育理论宣誓:
我相信我相信的,坚持我坚持的,同时我对父母的爱矢志不渝。
(以上观点只建立在本人生活基础上,非适用所有情况,请酌情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