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目录下会看见一个dump.rdb的文件,
但是自己也很清楚不是自己手动创建的,而且删除后,一段时间后他又就出现了,很诧异。
当我们cat看下这个文件内容时,里面显示一堆乱码,其实里面是二进制的文件内容,不过我们可以通过redis-check-rdb dump.rdb 命令来了解下它
2B14C14A-0C0A-4D87-B2AD-A1AB7C66254A.png
通过图片信息,我们可以知道目前redis持久化的版本、大小、生成时间、那个库、及redis里有多少值于过期情况等。
我们大概知道这些就OK了,但若你想知道里面的具体内容,可以通过rdbtools工具来查看。
OK,下面具体了解下Redis的两种持久化。
一、RDB
RDB是一种快照存储持久化方式,具体就是将Redis某一时刻的内存数据保存到硬盘的文件当中,默认保存的文件名为dump.rdb,而在Redis服务器启动时,会
重新加载dump.rdb文件的数据到内存当中恢复数据。 ,触发 RDB 持久化过程分为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
1、手动触发机制
手动触发分别对应 save 和 bgsave 命令:
·save 命令:阻塞当前 Redis 服务器,直到 RDB 过程完成为止,对于内存比较大的实例会造成长时间阻塞,线上环境不建议使用。
·bgsave 命令:Redis 进程执行 fork 操作创建子进程,RDB 持久化过程由子进程负责,完成后自动结束。阻塞只发生在 fork 阶段,一般时间很短。
除了执行命令手动触发之外,Redis 内部还存在自动触发 RDB 的持久化机制,例如以下场景:
1)使用 save 相关配置,如“save m n”。表示 m 秒内数据集存在 n 次修改时,自动触发 bgsave。
2)如果从节点执行全量复制操作,主节点自动执行 bgsave 生成 RDB 文件并发送给从节点。
3)执行 debug reload 命令重新加载 Redis 时,也会自动触发 save 操作。
4)默认情况下执行 shutdown 命令时,如果没有开启 AOF 持久化功能则自动执行 bgsave。
下图是bgsave流程解析
EAA9D716-811D-44F8-ADD5-0FFBB06C2F22.png
1、执行 bgsave 命令,Redis 父进程判断当前是否存在正在执行的子进程,如 RDB/AOF 子进程,如果存在 bgsave 命令直接返回。
2、父进程执行 fork 操作创建子进程,fork 操作过程中父进程会阻塞,通过 info stats 命令查看 latest_fork_usec 选项,可以获取最近一个 fork 操作的耗时,单位为微秒。
3、父进程 fork 完成后,bgsave 命令返回“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信息并不再阻塞父进程,可以继续响应其他命令。
4、子进程创建 RDB 文件,根据父进程内存生成临时快照文件,完成后对原有文件进行原子替换。执行 lastsave 命令可以获取最后一次生成 RDB 的时间,对应 info 统计的 rdb_last_save_time 选项。
5、进程发送信号给父进程表示完成,父进程更新统计信息,具体见 info Persistence 下的 rdb_* 相关选项。
这里可以用php code 模拟实现下save与bgsave的实现过程
使用pcntl_fork函数fork一个子进程实现异步
<?php
function save()
{
rdbSave();
call();
}
function bgsave()
{
$pid = pcntl_fork(); // fork
//设置一个信号
pcntl_signal(SIGUSR1, function ($sig){
var_dump("成功接收到子进程的持久化信息,并且执行完成");
});
if ($pid == 0) {
// 子进程
rdbSave();
posix_kill(posix_getpid(), SIGUSR1);
exit;
} else {
// 父进程
call();
}
// 部署 SIGUSR1 信号到linux系统中
pcntl_signal_dispatch();
}
bgsave();
// 实际保存rdb文件保存方法
function rdbSave()
{
var_dump("rdbSave 保存文件 开始");
sleep(2);// 表示的持久化过程
var_dump("rdbSave 保存文件 结束");
}
// 其他执行命令
function call()
{
var_dump("rdbSave 持久化的时候 -》 需要执行的命令");
}
// save();
bgsave();
2、服务器配置自动触发
我们可以通过redis.conf配置文件指定选项
# 900s内至少达到一条写命令
save 900 1
# 300s内至少达至10条写命令
save 300 10
# 60s内至少达到10000条写命令
save 60 10000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指定dump.rdb的生成位置
# The working directory.
#
# The DB will be written inside this directory, with the filename specified
# above using the 'dbfilename' configuration directive.
#
# The Append Only File will also be created inside this directory.
#
# Note that you must specify a directory here, not a file name.
dir ./
下面要讲的.aof生成的位置也是由这个配置决定的。
二、AOF
AOF(append only file)持久化:与RDB存储某个时刻的快照不同,AOF持久化方式会记录客户端对服务器的每一次写操作命令到日志当中,并将这些写操作 以Redis协议追加保存到以后缀为aof文件末尾
默认情况下AOF功能是关闭的,开启需要设置配置文件(这跟mysql开启二进制日志类似,主要原因是消化性能);
也是可以设置保存后的文件名;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fsync持久化策略 一般情况我们都是选第二种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操作直接生成持久化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 先将命令放到缓存,再打包生成
appendfsync no #一直将命令放到缓存
#自动触发aof是根据这俩个参数决定的
#代表当前 AOF 文件空间(aof_current_size)和上一次重写后 AOF 文件空间(aof_base_size)的比值。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表示运行 AOF 重写时文件最小体积,默认为 64MB。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如果AOF文件结尾损坏,Redis启动时是否仍载入AOF文件
aof-load-truncated yes
大家看到这里可以发现一个问题,由于AOF相较于RDB频繁保存,且AOF里都是命令,而RDB是所以结果的快照,所以相隔一段时间后,目录下.aof文件会比dump.rdb文件大很多。这也是在大量的写入和载入的时候,AOF的效率会比RDB低的原因
所以AOF还有一个重写机制bgrewriteaof
例如:将多条命令合并成一条命令
lpush list a
lpush list b
lpush list c
=> lpush list a b c
AOF 重写降低了文件占用空间。
除此之外,另一个目的是:更小的 AOF 文件可以更快地被 Redis 加载。
66337AB2-3D6D-4713-A824-16E82D6744BD.png
在目录生成的appendonly.aof文件,我们可以通过cat看里面的内容,都是一条条redis命令。
但是通过重写后,该文件就变成了二进制文件(Redis5以后的版本新增的特性,5以前的版本还是可以查看里面内容的)
当然,针对个人开发者来说,可以接受十几分钟或更多数据的丢失,大可选择RDB对Redis性能更加友好。
若只能接受秒级的数据丢失,那就的选择AOF了
持久化的配置方案
- 企业级的持久化的配置策略
save 60 10000:如果你希望尽可能确保说,RDB最多丢1分钟的数据,那么尽量就是每隔1分钟都生成一个快照,低峰期,数据量很少,也没必要
10000->生成RDB,1000->RDB,这个根据你自己的应用和业务的数据量,你自己去决定
AOF一定要打开,fsync,everysec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就是当前AOF大小膨胀到超过上次100%,上次的两倍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根据你的数据量来定,16mb,32mb - 数据备份方案
1、写crontab定时调度脚本去做数据备份
2、每小时都copy一份rdb的备份,到一个目录中去,仅仅保留最近48小时的备份
3、每天都保留一份当日的rdb的备份,到一个目录中去,仅仅保留最近1个月的备份
4、每次copy备份的时候,都把太旧的备份给删了
5、每天晚上将当前服务器上所有的数据备份,发送一份到远程的云服务上去【cronta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