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段《类经》,"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作者注解道:"六微旨大论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突然有了多年之前读的唯一一段哲学书的感觉--特别的绕,有点烦人。但是这段文字胜在描述自然之象,而非完全的脑力搏斗,就好象是一位古人在头脑里练起了太极,不是完全言之无物(当然那些哲学文章可能也不是言之无物,不过在我这个头脑简单的人看来多少有点自己为难自己的自虐)。
对流层的空气下热上冷。少阳太阳地气上升,越往高处空气温度越低,水和元素蒸汽凝结为云。当然实际的过程一定更加复杂,可能还要包括与高空物质的物理化学反应之类的过程。总之地气升至高空,与天气结合,才能有由云到雨的气象过程。这其中包括了时间、空间、温湿度、物质成分等等的变化和反应。而这一系列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人的身体里发生的也是同样的过程。"可见天地之升降者,谓之云雨;人身之升降者,谓之精气。天人一理,此其为最也。"
虽然读起来象哲学思辨一样有点晦涩,但是描述的却是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对自身深刻的内省结合的产物。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早上看《大气》,说是西方在某个阶段放弃了头脑对事物规律运作的空想,转而动起来,身体力行的开始对自然对事物的观察。下午翻了几本书,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天象论》,里面很多论述和《内经》都是一致的。印象里柏拉图的书里,开始将类似中国五行的内容与人的动作发展结合在一起,似乎就应了《大气》里提到的转变。其实说起来,静和动在中国的文化里并不是对立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有点象之前学过的动作发展里讲的动作特质。算了,忘的七七八八,不提啦。
ps."天之道成四气,是气的升降沉浮,是无形的。地之道成四维,是形的生克乘侮,是有形的。因此柔刚象地属阴,是对有形事物阴阳关系的一种描述。根据“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天之道”为阴为阳,阴阳者,寒热也,寒热者,气也;“地之道”为柔为刚,柔刚者,虚实也,虚实者,形也"。
老天爷,真是要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来才行了。
第十一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