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会怎么解读“知识改变命运”呢?
我上学的时候印象中是有被别人用“学生仔”嘲笑过的,造成我一度觉得学习就是无用的。周围也有一批女生小学毕业之后就不再读书了,又有一批男生初中毕业之后就不读书了,还有一批人高中毕业之后就不读书了……
现如今,假如我们被告知,“绝大多数人直到本科毕业,也分不清上学、读书、学习之间的区别,于是,他们分分钟都有可能停止进步 ”。想必大家是能够理解的吧?
这就是概念不清晰的危害!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知识只不过是一些信息。然而,并非所有信息都能称为知识,被称为知识的信息必定带有这些属性:
①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②更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仅仅添加了两个条件,绝大多数的信息就已经被筛除了。(之前我们说,所谓的选择,其实无非就是添加条件,可见方法论背后的机理都是相通。)于是,绝大多数的信息,谈不上是知识。
我们还可以简化地把“能否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简化为“是否有用”,这样也许更为简单明了。
但也别忘了衡量知识的价值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维度“时间”。短期有用的不见得长期有用,短期没用的也不见得就长期没用。
即便是满足那两个条件(有用、长期)之后,可以称之为知识的信息,也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价值。
有些知识,就是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它们显然更高级,更有价值。比如英语把更广阔的世界呈现眼前,还有逻辑学、概率论、编程......这些知识被称为“通识”。
还有些知识是体系化的,是更高级的知识。至于碎片化什么的,跟知识完全没关系(碎片化的只有时间)。
然,学海无涯。
凭借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是没办法剪切出那些长期有用的,可繁衍且体系化的信息,提前加载到自己的大脑里以此行事的。
不过既然我们清晰明确了“知识”这个概念,就有相关联的方法论去获得:(同样简单且公开的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于是,在学习的时候,“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就是最优策略。因为最终,肯定有个天然的回报:融会贯通。
这张表格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是机会)。
并且,一旦融会贯通的效果出现了,就说明另外一个天大的好事儿同时出现了:体系化自动形成。
想象一下吧:人和人之间的差别真的很大,有些人脑子里只有一堆砖头(有些人更惨,残存片瓦而已),另外一些人脑子里有一栋房子,还有一些人脑子里有高楼大厦,更有一些人的脑子里有一整个城市……
可见,在知识的海洋里,最佳策略是“漫游”,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们会越来越频繁的感受到一种幸福感:
“真没想到!学过的那个东西在这样的地方用得上!”
这种幸福感,叫做 Serendipity,即,意外的好运。
大家都喜欢意外之喜。
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