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故事比真相更重要?

好故事比真相更重要?

作者: RuizL_4aaf | 来源:发表于2018-05-26 12:15 被阅读0次

    有没有发现有些人的经历就是比你精彩…

    看一看戏精们的朋友圈。

    我以前觉得,戏精人格是一种偏执,不理性。他们对很多事都不求甚解,只顾自圆其说。无论事情怎么发展,他们都能像股票分析师一样给你讲一个精巧的故事。

    对他们来说,好故事甚至比真相更重要,不仅看法如此,行动也如此。

    他们也往往能够自证预言,为了故事的精彩而行事,所留下的记忆便也是精彩的故事,反过来证实了他们夸张的世界观,得到了正反馈。于是在成为戏精的路上越走越远,越笃定。

    好故事在很多时候是作zuō出来的,戏精们总是想尝试最为不稳妥的方案,点菜的时候点容易失手做不好的饭菜,说话的时候语不惊人死不休,非要跟别人说得不一样才好。总之多数人都会选择的东西,戏精在原则上能不选就不选。

    多数人不会掉进去的坑,(比较高阶的)戏精可能是要主动往里跳的,并且一定能给你讲一个很漂亮的故事,起承转合举一反三,来证明他跳进去的选择无比明智。

    会否觉得,这样的人不真实?

    或者说,一味地附庸主观唯心主义而选择忽略客观事物的本质,不过是在离经叛道的方式中获得特立独行的快感…?

    那么,离谁的经,叛谁的道?

    ——我们都无法保证自己的观念就是客观的。

    研究历史的人并不是完整地去还原真相,而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拼凑一个个具有解释力的故事。

    研究自然科学的人寻求的是对这个世界最有解释力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往往简洁唯美,却都不等于真相。

    研究心理学的人一定会采用唯心主义的视角,因为我们的脑子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

    现在想来, 戏精未必是笨,而是对生活有一种戏剧化的追求。正是这种看似一厢情愿的行事逻辑,成就了很多有趣的人。

    人生在世,最紧要开心。

    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TED演讲中,提到人们对幸福的认知,存在天然的认知陷阱,在认知幸福的时候,人有两套自我——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人一生经历的时间里,有无数个的瞬间,但你并不会回忆起所有的瞬间,你回忆起来的只是那些相关的经历或者故事。但是,你在一段时间里的体验是否快乐,与你对这段时间的记忆平均感受未必是一样的。

    比如,听了一段20分钟优美的音乐后,以非常难听的噪声收尾,你也许会将这段经历记忆为,这段噪声毁掉了这段体验。

    “这段噪声毁掉了这段体验”。

    不妨想一想,这段噪声毁掉的果真是我们的体验么?显然,它毁掉的不是那前20分钟的愉悦体验,它毁掉的是这段“故事”。在人的回忆里,叙事自我会把体验串成一个个的故事。

    因为注意力有限,我们脑瓜子只愿意记忆有限的信息,最好是个故事,才方便记忆。

    方便记忆。

    多么简单的道理。讲故事的方式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是因为我们的脑子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

    在清楚地了解了这个认知“陷阱”之后,才能理解为什么好故事甚至比真相更重要。

    你不会记得上个月吃的每一顿饭的感受,在更长的时间跨度里,你也只会记得其中有“故事”的几顿饭,有可能是那顿饭所在的场所,声音,气味,视觉感受,和他人有趣的互动,共同构筑了关于这顿饭的情节记忆。

    也许你温饱不愁,生活无忧。很遗憾,那些只为填饱肚子进行的简单重复的进食,没能在你的记忆里留下幸福感,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脑子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

    现在不是流行仪式感么…

    要它做什么,因为有仪式感的生活,方便记忆啊…

    说到底,我们的脑子更善于记忆那些起伏跌宕机缘巧合的狗血剧情,而不是衣食无忧稳稳当当随便就好。

    现在不是流行品位升级么…

    我深以为,品位来自某种不肯将就的理想主义人格。这种不将就,并不来自理性和现实,而是主动选择的偏执和狭隘。

    “品位会裹挟你,排斥他人”。

    裹挟就裹挟罢,排斥就排斥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故事比真相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bp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