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看看中秋节的历史。
三千多年前的《周礼》中有“中秋夜迎寒”的记载。 每逢中秋之夜,古人要击鼓迎寒祭月。西汉时期已具雏形。到晋代,已有中秋赏月之举。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则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后,中秋习俗更是丰富多彩,让人心中充满了喜悦与留恋。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在晋代,就有谢尚镇守牛渚,中秋夜与左右属僚驾舟泛江,赏月吟诗的记载。
中秋赏月成为习俗,则同唐明皇的提倡有很大的关系。《明皇杂录》、《天宝遗事》中记载唐明皇赏月的轶事甚多。有一年的中秋,唐明皇请在宫廷内值夜的学士们饮酒赏月,侍从在宴前陈设灯烛。
唐明皇说:“清明的月光这么可爱,何必再用灯烛呢?”遂命人撤去灯烛,君臣们在月光下饮酒赋诗,好不畅快! 自此定为节日 。
中秋节的起源很多,但是,正式明文规定中秋节为节日是在北宋太宗年间。当时,宋太宗赵光义在京城开封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的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举国同喜。
中秋节成为正式的节日,又与北宋在京城开封举行的科举考试有关。当时,北宋非常重视开科取士,三年一次的秋闱大考恰好安排在农历八月举行。
于是,佳节和桂冠结合在一起,人们就把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就是所谓的“蟾宫折桂”。每到中秋,就进行隆重的庆贺,成为全国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
所以,从北宋开始,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和春节、端午并列的三大节日之一。
当时的开封,中秋节之夜,月亮一升起来,人们以爬山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家家户户开始祭月,供品有月饼、瓜果、鸡冠花等,以月饼为主。当夜,开封满城的人家,不论穷富老小,都要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宋代,京师的中秋之夜,倾城人家,无论贫富,从能行走的孩童至十二三岁的少年,都要穿上成人的服饰,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男孩期望“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意思是说请月神保佑,早日科举成名。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诗词相和才圆满。
中秋月[宋]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宋]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 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