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89节课笔记

89节课笔记

作者: 欧阳木木 | 来源:发表于2022-11-15 09:58 被阅读0次

89.刘备是汉室正统吗?

主讲:姜鹏

      赤壁之战以后,国家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曹操退回到北方,荆州被孙权、刘备瓜分。那么毫无疑问,刘备当然是这场战争当中最大的受益人之一了,毕竟此前四处流浪的他,终于有了一片根据地。

      长期以来,刘备被认为是三国中正统力量的代表,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他姓刘,和汉朝的皇室一个姓。但是,问题是不是就这么简单,只要姓刘,就能代表正统?因为姓刘,他的所作所为就一定有利于汉室,有利于重建和平秩序?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分析。

      关于刘备的身世,《三国志·先主传》里说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说刘备祖上是西汉时代的中山靖王刘胜。这要是真的,来头可就大了去了。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和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其实当时就有人指出,刘备的家世,只能数到他爷爷,爷爷再往上,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字,可就说不清楚了。那既然说是刘胜的后代,难道不能查吗?妙就妙在这里,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子孙分枝散叶,哪儿查得过来呀!宋代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刘备的这个身份非常怀疑,他说刘备和刘胜之间:“祖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哪怕刘备真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那也隔得很远了。可不是吗?刘胜生活在西汉王朝最强盛的时候,而到刘备出生,都已经东汉末年了,这都隔了多少代了?更何况,刘备和刘胜之间到底隔了多少代,连刘备自己都说不清楚。所以我认为司马光对刘备身份的质疑,是很有道理的。尽管我们不能就此下定论,说刘备肯定不是中山靖王的后裔,但至少他的身世传说是可疑的。

      这么一个身世可疑的人物,为什么会在中国历史上被炒作得这么火爆呢?其实从东晋以后,就有学者否认三国鼎立时代曹魏政权的正统性。人们认为是曹魏结束了汉朝的统治,相对于汉朝,是篡逆之臣,所以曹魏政权缺乏道德基础。这个观点延续到宋代,学者们更是为了突出曹魏政权的非法性,而把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捧为正统。这一精英史学的观点,直接影响到了《三国演义》等文艺小说作品。所以《三国演义》也是以刘备为正统的。

      史学家至少还知道,连刘备自己都说不清和西汉的中山靖王隔着几代,《三国演义》却给刘备和汉献帝排了个辈分,说汉献帝得管刘备叫叔叔。《三国演义》第十一回的标题就称刘备为“刘皇叔”,真正说到汉献帝和刘备攀亲,是在第二十回。在这一回里面,作者安排汉献帝和刘备见了个面。汉献帝就问刘备祖上哪里,刘备自报家门,说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献帝听完之后大感兴趣,命人取来宗族世谱,和刘备排辈分,结果排下来,汉献帝得管刘备叫叔叔。小说里是这么描写这个场景的:“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玄德就是刘备,刘备字玄德。汉献帝非常高兴地就认了刘备这个叔了,此后人们就都管刘备叫皇叔。

      早就有细心的读者发现,即便是按照《三国演义》给出的族谱,汉献帝也应该比刘备高出五个辈分,而不是比刘备还低一辈。更何况历史上的刘备,根本说不清自己祖上的辈分。可见所谓“皇叔”一说,完全出自小说家的编造。既然是编造,为什么不编得更靠谱些,为什么不让刘备变成“皇侄”“皇孙”,喊汉献帝叔叔,或者叔祖?“皇侄”“皇孙”远不如“皇叔”更具有权威性,所以小说家们不顾自相矛盾,非得把刘备的辈分往上拔。

      刘备利用姓刘这一点,号称是中山靖王后裔,为自己做过不少舆论宣传。眼看汉室江山沉沦,刘备时常发一些豪言壮语,诸如“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之类的,发愿要帮助王室靖难平寇。但他到底能不能做到这些呢?我们可以先从性格和能力两方面,分析一下刘备的为人。

      先说性格。史书上说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不喜欢读书,喜欢名犬宝马,喜欢音乐,喜欢华美的衣服。刘备小时候其实家境很贫寒,从小父亲就去世了,跟着母亲一起以贩卖草鞋为生。但他却有很多只有“富二代”才享受得起的喜好,养宠物、穿名牌之类。可见刘备是一个物质欲望很强的人,不是纯德之士。仔细阅读史书,我们会发现,跟小说里的大仁大义形象完全相反,历史上的刘备,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毫无信义可言的人。比如当时就有人评价他,说他“数反覆难养”,反反复复,一会儿投靠这个,一会儿又投靠那个,经常背信弃义。

      刘备最初依附一名叫公孙瓒的军阀,帮助公孙瓒一起抵挡袁绍。后来徐州牧陶谦给了刘备四千兵马,刘备就离开公孙瓒阵营,依附陶谦了。陶谦死了之后,刘备遭到吕布多次攻击,窘迫之下投靠了曹操。不久之后又背叛曹操,归顺袁绍。在袁绍手下的时候,刘备又密遣部将赵云招募人马,“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背着袁绍,偷偷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私人力量,不让袁绍知道,很有心计,也很不厚道。

    大家看刘备投靠过的这些人,无论是公孙瓒、陶谦,还是曹操、袁绍,实力强弱虽有不同,但都是各有立场的人。比如袁绍和曹操的政治立场就很不一样。而刘备呢,今天投靠这个,明天投靠那个,只要肯接收他,给他好处,谁都可以投靠,完全不问立场。可见在刘备的处世原则里,利益高于立场。当时有人评价他,说他“反覆难养”,背信弃义,并没有冤枉他。在袁绍被曹操击败之后,刘备又一度依附刘表。在对待刘备的问题上,刘表头脑很清楚:“惮其为人,不甚信用。”表面上对刘备很客气,但顾忌他的为人,不怎么信任他,也没有重用他。了解了这些事迹,刘备品性如何,就不用多说了,大家可以自己判断。

      再谈谈刘备的军事能力。刘备的军事能力,和他的人品一样够呛,有人评价他说:“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说刘备根本不擅长用兵,几乎每战必败,大量的时间用在逃亡上。这个评价基本上也很符合事实。刘备这辈子,说起来戎马一生,但很少打一场漂亮的胜仗,也的确花了不少时间在流亡奔命上。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刘备完全没本事,打仗虽然不行,笼络人才还是有一套的,所以手下也的确聚集了一班能帮助他成就事业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刘备一直有成就一番事业的野心,这样一种野心驱使着他非割据一块疆土不可。公元208年,这样的机会出现了。当年曹操奏明汉献帝,兵锋指向荆州,第二个月刘表去世,刘表的儿子刘琮率领荆州士人归降。曹操想趁机收服江东,却被孙刘联军打败。这就是我们上一讲介绍过的著名的赤壁之战。

      借由这一场战争,刘备从孙权那里借来了江陵,占据了荆州五郡,力量得到壮大。等到三年之后的建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11年,刘备的机会又来了。当时的益州牧刘璋得到消息,说曹操准备派兵攻打汉中,而汉中相当于益州的门户,这种情况下,刘璋当然是坐立不安了。

      刘璋手下一个叫做张松的谋士,就建议说,现在我们益州外有强敌进攻,内部呢,各个将领又居功自傲,心怀异志,情况真的非常危险。我认为,想要摆脱灭亡的危险,就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请刘备来帮忙。刘璋想了想说好,就这么办,于是就派一个叫法正的人去迎接刘备。

      但是对于这个决定,有不少人都持反对意见,比如一个叫黄权的将领就说,刘备这个人野心很大,你现在准备请他进来帮忙,要是以部下的身份对待他,就没法满足他的心愿,要是以宾客的身份对待他,那么一国不容二主,他肯定会采取对你不利的措施。但是刘璋没听进去。

      那么刘璋真的这么蠢,看不到刘备的危险性吗?我想也不是,只不过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请刘备来帮忙,很有可能就像张松说的那样,益州危在旦夕,如果请刘备来帮忙,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自己说不定还能把益州保下来,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刘璋最终决定去请刘备。

      不过在内心当中,刘璋对刘备是非常警惕的,所以当刘备率军赶过来的时候,刘璋率领步兵、骑兵总共三万多人,去和刘备相会,双方宴饮数十天,表面上这是一场欢迎会,但实际上是要让刘备看看,我刘璋军队、物资都十分充足,你要是想动心思攻打益州,得好好考虑考虑。那么在此之后,刘璋还给刘备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让他去汉中,讨伐张鲁。

      但是俗话说得好,“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刘璋想到了刘备可能有坏心思,但没想到这个时候张松已经暗地里投奔刘备了,还对拿下益州这件事,给刘备出谋划策。就在双方宴会结束没多久之后,张松的图谋就被发觉了,那刘璋知道这件事以后当然是勃然大怒,处死张松以后,下令所有关隘的守卫部队封锁道路,准备抵挡刘备。刘备也是调转枪头,攻打刘璋。

      双方的这场战争总共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刘备重要的军师庞统被杀,刘备陷入苦战,最后诸葛亮、张飞、赵云、马超等人前来援助,刘璋选择了投降。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214年,在刘璋选择投降之前,城内好多官吏都劝刘璋,说现在我们还有将士三万多人,粮食也充足,可以继续抵抗下去的,而刘璋却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施加什么恩德,却打了三年的战争,现在许多人死在草莽野外,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么能够安心呢?”于是打开城门,出城投降。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刘备和刘璋,谁更能称得上是“仁义”。

      那么这样一来,刘备就占据了整个益州以及荆州五郡,在南中国拥有了一块属于他自己的基业,但是从我们对刘备这个人品性的分析,以及对他攻占益州过程的叙述,就可以发现刘备这个人的品德确实不是很高尚,和传统认知的刘备形象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这里我还是想强调一点,不要带着惯性思维去看待一段历史,也不要用先入为主的观点去评判一个历史人物,那样的话,我们很难得到历史真相。

      刘备在创立了这番基业之后,更是大造舆论,抨击曹操,说他是残害汉室、迫害汉献帝的元凶巨恶。双方之间的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那么刘备阵营会取得胜利吗?后面的历史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下一讲再来分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9节课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cd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