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新一期写作班进了几位大咖。这一期我没打算报写作班,心里感到一股莫名的失落。
在写作班两年,从最初的兴奋、激动、新鲜,到后来的逐步平和;从开始发表一些小小的短文引起的快感和自我价值感的飙升,到内心逐步变得淡定,这个变化,其实是经历的重复性在心中打下了“免疫”的烙印,让我的敏感度降低所致。
学习写作两年多,我感觉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始终比较淡,可能源于我内心把写作放在次要位置,尤其是没把文学性的写作放在心上,因此导致我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大提升。这是使得我最终不想再继续参加写作班的主要原因。但写作班确乎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亦新老师生动的讲课风格,对大家真诚的鼓励和欣赏,以及老师充满魅力的人格,让我打内心敬佩和赞叹。
人生能有多少难忘的人,多少让自己深深铭记的事?几乎很少。岁月的风一吹,那些曾经在眼前飘过的身影,都一如消散的云烟,化为乌有。而自从学习雪漠文化以来,雪师,明空老师,亦新老师,还有一些老师,就像天上的太阳、月亮一般,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也如平地突起的奇峰,高高地耸立,风采卓绝,成为我此生灵魂的依怙和向往的对象。这是从前没有过的体验,也是上天赐予我的最珍贵的相遇。
我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也是一个念念不忘旧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心中始终铭记着生命中对我有帮助的人,希望将来能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作为报答。也正是这些我心里伟大耀目的名字,成就了我的一些人格,并将继续深层次地完善自我的蜕变。要是没有这些光明的照耀,我也许永远都会是那个走不出心灵阴影的、胆小怕事、患得患失、日日与恐惧如影随行的人。
从来没想过要在写作上有什么发展的我,经由雪师文化的历炼,竟然也在三年之内,写了上百万字的随笔和体悟,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个小小的奇迹。读书的时候,我的作文水平并不甚好。我深知,要在写作上有所建树,天生的禀赋和兴趣是必不可少的。投入精力越多,收获越大。但我老之将至,身体尚且严重亚健康,精力更有限,实无力分身多处。加之年轻时阅读量太少,知识的储藏量非常浅,因此写作对我来说,只要能够顺利地将心中的话语组织起来,我就很满足了,从未想过要有多大的进步和提升。
自然,一个人心中想的是什么,他呈现出来的必然会是什么。心中无丘壑,下笔无妙言。我只能接受对自己的廉价定义。但是撇开写作,我对自身的人格修养却有着强烈的兴趣。朝这个方向努力,是我终生的目标。一旦做出了这个选择,写作也就成了次要的,不是特别重要的选择。心虽有不舍,相信时间能弥合内心的那点失落。同时也非常感恩亦新老师对我参加写作班两年以来孜孜不倦的教导和鼓励。
正写此文时,向亦新老师作汇报。亦新老师又给予了我充满温暖和阳光的鼓励:“你的文字很有灵气和深度,保持写下去,这是成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有任何需要,都可以给我留言。”看到此信息,心中甚为感动。再次默默地感谢亦新老师的培育之恩,也感谢写作班同学们对我的关爱和支持,感恩这美好的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