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哲学课又一次颠覆我的认知!更加使我对哲学着迷 !
这次课探讨的是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他发展的“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理论的4个要素/步骤:
1. 不给予评论,只试图说出“观察”
2. 说出我的“感受“如何
3. 直接说出自己真正的“需要“
4. 提出明确的“请求“
这4个步骤构成了一个清晰表达自己的范本:
关於X这件事,我的感受是Y,我的需求是Z,你能否愿意123……?
请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步骤,构成一个清晰表达的范本。
课堂上对学习过非暴力沟通的学员调查,基本上都觉得自己运用了,但是没有效果 。
哲学老师问:
如果没有效,或是效果不好,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是我们并不理解“非暴力“的本质!
“非暴力“一词来自圣雄甘地,指的是”暴力消退後,自然流露的爱“。因此,有些地方将这种沟通方式称为“爱的语言”。
你可能会觉得你不会需要用到这一技巧,因为你不认为自己是个“暴力”的人──其实我们都不认为自己是暴力的,但日常中还是有许多话语确实会引起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神经科学家发现,人类在经历“他人排斥”或“物理创伤”时,同一个脑区(背侧前扣带皮层)会被活化,对大脑来说,社交伤害和物理伤害会带来同样真实的痛楚。
换言之,如果我们要向他人施展暴力,其实根本无需动手。
通俗的讲就是很多人都在暴力沟通,但他自己并不知道。
解决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先要觉察到自己说的话是否是“暴力”。
比如:
比如一位妈妈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把衣服扔的满地都是 。于是她对孩子说:“我白天才收拾好了屋子,现在又乱糟糟的。你把衣服收拾了 ”
那么这种呢其实就是非暴力沟通,在命令孩子必须做这件事情 。但其实在这妈妈并不清楚自己说出这话是暴力 。
那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四部曲,我们来看一下,按这四部说出的话怎么样 。
改:我看到地板上衣服扔的到处都是,我感觉很不舒服,因为我想要家里整整齐齐的,你能收拾一下吗?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会舒服点,但是孩子会去做吗 ?不一定 。
非暴力沟通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接受,如果孩子不去做,你还爱不爱他。
同学课后真实反馈 :
今天课上老师点出来我的谈话中“我和孩子之间没有爱”,让我很惊讶,也警醒了我。一直在以自己的意愿去和孩子沟通,直到她按我的做为止,居然还窃喜的觉得自己挺厉害(的确有很强的优越感....)
因为害怕被谴责或者批评(虽然我觉得我的方式够温和),以至于孩子遇事喜欢找借口或者撒谎或者隐瞒。虽然明白了她的害怕,却依然自以为是理解这是孩子阶段性的通用特征。可我却停止思考这个特征后更真实的原因。
下课后,我问孩子,你害怕妈妈吗?孩子说,温和的时候不害怕。我问她,那害怕和不害怕的时间哪个多一些?她说,差不多的时间吧。惊讶这一半一半的时间,我问她,你想离开妈妈吗?她说,现在肯定不想啊,我想我们一直在一起呢。但是以后,我肯定会有自己的家庭啊,不过我还是会经常回来看你的。
听完,我眼泪就不受控制的掉下来,狠狠的抱住了孩子。虽然最终她的离开是个必定的事实,但是现在,她真的是有想离开这件事。我抱着她,连续地和她说着对不起,郑重的告诉她妈妈会改的,请你帮帮妈妈,和妈妈一起努力赶走那个让你害怕的妈妈。善良的孩子紧紧回抱着我。
一直不想重蹈我妈的覆辙,却还是掉进了这个坑里。这个害怕的大坑,我小时候爬不出来只剩下惊恐和逃离的大坑。本以为自己做的够好,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远离那个坑,不想其实却还是依旧在那里,只是深浅不同而已。
疑惑的:“人是不会改变的,能做的只是觉察自己”。可以理解为人的操作系统是不会改变的,只有慢慢的觉察、了解操作系统原理吗?可是如果人不会改变,系统不会变,那程序运行的结果不都是一样吗?那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去觉察呢?觉察后不就是想改变,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吗?既然不会变好,我的努力算什么呢?
Shrio哲学老师回复: 有了觉察,就可以在每一次做决定的时候,有机会在有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理性的选择。
另一位同学课后反馈:
喜欢的、不喜欢的、惊讶的、疑惑的。
喜欢的:太喜欢今天Shrio老师这么有力的对话,直达灵魂深处。
惊讶的:
(1)我竟然哭了,听到Shrio老师那句“因为孩子没有选择,如果有选择的话就会离开你了”,一秒共情、瞬间落泪。这就是小时候我的真实写照。没有选择的我表面只能屈服,但是我内心是独立的,等到有选择的时候我一定会反抗。
(2)发现在和老公、孩子、父母交流时,我也会使用暴力沟通。上完课后,我跟老公聊了聊,我说好像我的爱给孩子更多,以后我需要注意了,老公回应“早就跟你说了啊”。我发现人有的时候真的是会一叶障目、困在自己的“自以为是”里。
疑惑的:老师那句“没有爱就不要假装有爱,没有爱就暴力沟通,效果最好。”仿佛给我注入了一股强大的能量和勇气,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有些纠结。佛家说“众生皆是佛”,《圣经》里说,“如果别人打了你右脸,你要将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我经常会被自己困住,如果说“相由心生”,那我眼中看不顺眼的事情和人,是因为我心中没有足够的爱、眼中有梁木吗?
令人惊讶的发现,有爱才有非暴力沟通,没有爱,直接暴力沟通就可以。没有爱,就不要假装有爱。人是很难改变的,自我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能用运用好非暴力沟通有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必须爱他 。这是我在阅读非暴力沟通时根本没有想过的问题 。我以为我看懂了,但其实没有 ,还得有高人引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