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关键词:介绍天津六座名人故居:1、段祺瑞故居,2、王揖唐故居,3、李厚基故居,4、张学良故居,5、李吉甫旧宅,6、张公撝故居
天津作为一个大城市,虽然建城的历史并不长,但却留下了很多名人故居,散布在海河两岸。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政府在加快旧城改造,提高和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也注意了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修缮,使之成为天津市区一道靓丽的风景。除了在此之前我专门介绍的末代皇帝溥仪故居“张园”和“静园”之外。三天的天津之行,我还在河北区的大街小巷中,看到了一些建筑形式、风格各异的小洋楼,门口都悬挂着天津市颁发的重点保护“牌照”。本集将介绍如下几位名人故居:
1、段祺瑞故居
段祺瑞故居是天津市人民政府2005年8月31日公布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编号0120001。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东,南邻蒙古路,北为河南路。门牌为“和平区鞍山道?号”。现未对外开放。

段祺瑞简介: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1865年3月6日出生,祖籍安徽省英山县(今属湖北省)南河镇瓦寺前村。民国时期政治家,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曾任民国政府国务总理。他帮助袁世凯练北洋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和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短暂复出。但因失去实际权力而成为摆设。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他还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发作,急送上海宏恩医院救治,2日在医院病逝,终年七十二岁。国民政府明令特予国葬注,按佛教礼仪大殓,于右任、张群、居正等军政要员前往致祭,上海下半旗致哀。11月11日灵柩运抵北京西山卧佛寺后殿。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段祺瑞家人匆匆将段埋葬于北平西郊白石桥附近。1949年1月北平解放,段墓移到北郊清河镇。1963年秋移葬于北京西郊香山附近万安公墓。章士钊题写了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下图、段祺瑞故居建于1920年,为混合结构三层楼房,建筑布局采用对称构图。一、二层均设有开敞柱廊,虚实对比强烈,带有西洋古典建筑风格。

2、王揖唐旧宅
王揖唐旧宅是天津市人民政府2006年2月17日公布的“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重点保护单位。编号0120105。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沈阳道和林西路交汇处西南角。门牌为“和平区沈阳道66号”。现故居未天津某单位办公用房,未对外开放。

下图、王揖唐旧宅建于民国时期,为砖混结构三层楼房。立面为三段式布局,两侧设对称的多边形塔楼。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王揖唐曾居此。

下图、王揖唐旧居
王揖唐:是个遗臭万年的名人。他与李鸿章是同乡,与清代末科状元刘春霖为同榜进士。后在抗日战争时期投降日本,加入伪政权。他多次游说刘春霖下水(担任伪职),被刘春霖拒绝。1948年9月10日,王揖唐以汉奸罪被处死。
王揖唐(公元1878---1948年9月10日)名赓、志洋,字什公、一堂、逸堂、慎吾。安徽省合肥市人。袁世凯秘书,洪宪男爵,北洋上将,是安福系主将。曾在日本留学,抗日战争时叛国投敌。1941年任伪华北防共委员会委员长,兼剿共委员会委员长。1942年任伪国民政府委员,兼伪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长,兼华北青少年团统监。1943年任伪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伪全国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会议议长等职。

3、李厚基旧宅
位于河北路与赤峰路交汇处,2005年8月31日,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一般保护等级,编号:0130001。现为驻津武警某部办公用房,未对外开放。

李厚基简介
李厚基(公元1869年—1942年)字培之,汉族,江苏丰县华山镇大王楼村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初为直隶总督署卫队管带,后历任北洋军第二镇管带、标统,第四镇第七协协统。辛亥革命时,参加进攻武汉。民国建立,改称第四师第七旅旅长。1913年进兵上海镇压“二次革命”,任吴淞要塞司令。同年带兵入闽,历任福建镇守使、护军使。1916年投靠皖系,任福建督军兼省长,参加督军团活动。1918年段祺瑞发动对南方的战争,他任闽浙援粤军总司令,被击败。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投靠直系。1923年被皖系徐树铮与孙中山的北伐军联合驱走。1924年11月任山西援军副司令,旋改任南下宣抚,任全威将军。后寓居天津。

4、张学良旧宅
位于新华路与赤峰道交汇处西南角,门牌:赤峰道78号。1997年6月2日,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31日,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重点保护等级,编号:0120005。

下图、该建筑建于1921年,为三层砖混结构楼房,坡屋顶、混水墙面。建筑外立面属于折衷主义风格。

张学良简介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长子。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大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1928年6月4日,自沈阳皇姑屯事件其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继任为东北保安总司令,人称“少帅”。后任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下图、张学良旧宅院内的洋车

5、李吉甫旧宅
位于花园路与承德道交汇处, 门牌:花园路12号。1997年6月2日,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31日,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特殊保护等级,编号:0110036。
该建筑建于1918年,由乐利工程司瑞士建筑师陆甫设计,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是中式四合院布局的西洋建筑楼群,建筑造型对称稳重,立面变化丰富。室内外细部以古典雕饰为主,造型各异。照片中仅为大门和大楼的西半部。

李吉甫简介
李吉甫:天津籍人,与其父李辅臣、其弟李志年相继充当英商仁记洋行买办三十余年,世称“仁记李”。1910年李辅臣过逝之后,和其弟李志年接任该行洋行买办之职。兄弟两人各有分工,李吉甫负责进口,李志年负责出口。当时因为进口业务乏于出口业务,所以其弟李志年所做的一切为“仁记李”发财的重点。“仁记李”财产的另一来源是经营房地产,即借英租界扩充之机买进地皮,增价卖出,发了大财,并置有多处房产。李吉甫于1927年病故。

6、张公撝旧宅
位于新华路与赤峰道交汇处、辽宁路旁。现为“天津市辛惠贸易服务公司”使用,未对外开放。
2005年8月31日,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重点保护等级,编号:0120084。该建筑建于1922年,为一座局部三层砖木结构集仿式楼房,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鲍乃弟设计。主体二层,外檐水泥饰面。入口设于楼房夹角处,设坡顶式门厅,上设弧形阳台。楼房中间内卧,两侧突出,顶层设八角坡顶凉亭,两侧设露天平台。楼房外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造型精巧别致,是当年法租界内一座具有英国风格的别墅式私人住宅。


张公撝:广东新会人,是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之婿,天津英租界华人董事,曾任中国驻美国檀香山总领事,驻葡萄牙公使,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华人董事等职。后加入美国籍。
张公撝旧宅于2004年8月17日,被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未完、待续
原题:(原创) 天津:张学良、段祺瑞等名人故居 2012-07-24 13:44 发表
2018.12.31 阅读(1528)| 评论(32)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