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孩子表示不想上兴趣班时,该坚持,还是放弃呢?

当孩子表示不想上兴趣班时,该坚持,还是放弃呢?

作者: 向日葵的画 | 来源:发表于2020-11-16 09:31 被阅读0次

如今的教育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几乎不存在散养式了,想让孩子在未来有更好地发展,我们这一届地父母可谓是拼尽了全力。

几乎每个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报一两个兴趣班,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有些特长,会一些才艺,将来能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当然,兴趣班还是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孩子喜欢什么就报什么。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告诉你:我不想上兴趣班了。你该怎么办?

韩国有部电影《四等》,给了我们答案。

1、从电影看自己

电影男主角金俊浩,是一位11岁的小学生。成绩普通,但是特别喜欢游泳。妈妈顺其自然,“那就报个游泳班吧。”

后来妈妈带着他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游泳比赛,俊浩挺争气,每场比赛都杀进了决赛...可是每场决赛都很巧,都是第4名。

第4名,意味着拿不到奖牌,站不上领奖台,也拿不到特长生加分,进不了理想学校。于是妈妈当机立断:换教练。为此,妈妈托关系给他找到一个曾经的亚锦赛冠军选手当教练,开始了一对一训练。

俊浩很刻苦,每天凌晨4点起来上课。妈妈也不轻松,3点起来做便当。每天早起早训练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大家都没想到,在游泳场里,等待着俊浩的,是教练的棍棒…教练揍完俊浩,语重心长地说:打你是为你好,我小时候,要是教练能再严一点,我可以更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严酷训练后,俊浩的成绩果然明显进步了,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银牌。妈妈终于笑了,但她还想让孩子继续训练,要让孩子拿第一名,因为特长生在考大学时可以加分。

身体不堪重负的俊浩跟爸爸说不想再游泳了,因为不想再挨打。爸爸同意了,妈妈却崩溃了。

2、苦尽甘来

那为什么一提训练这一位教练就变得这么毫不留情?

原来,当初教练也是天才型选手,也常被自己领队打。后来拿了奖牌破了记录,就懈怠了,不准领队打自己。大家训练时,他自己在休息室订年糕吃。可现在每次回想,最后悔的就是当年不让领队逼自己,导致自己后来没能有更好的发展。

正因为不想让自己的悲剧在俊浩身上重演,教练坚持“努力就要逼,就要打”,可谓用心良苦。套用一句网络上流传的金句,就是:

3、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想要放弃时,他最容易说的一个理由就是“我不喜欢”。但是有时候他不喜欢的,往往并非内容本身,而是“缺乏动机”。

心理学上有——“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这套理论从人性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总结出人如果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情,必须同时满足三大心理诉求:自主感、胜任感、需要感。

而这就给家长一个重要的启示:想要让孩子积极、持续地做一件事情,需要的不只是他的兴趣,而是三样东西。

这三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人越有强烈的驱动力持之以恒地去做好一件事。

①自主感——尊重孩子

孩子很早就萌发了自主意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不断扩大自主范围,来使自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给孩子“自己当老大,自己做决定”的感觉。

但从电影中看来,光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有持续做事情的动机。这时就要谈到第二种心理诉求——“胜任感” 。

②胜任感——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棒

这种感觉通常有两种获取的途径:

种是从内获取,孩子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厉害、有能力;

还有一种从外部获取,像是别人的点赞或者得到奖励。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甚至伴随着许多挫折。

举个例子,孩子学习绘画,刚开始大家水平一致,孩子享受这种学习的过程;渐渐地,学习难度加大,枯燥的练习,孩子有点厌烦;若同伴中有人很有天赋,彼此水平差距过大,孩子将会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好,出现了畏难情绪。

那么,家长怎么帮助孩子缓解这种情绪呢?

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当你的小老师,教你画画,让他从你身上找到优越感,从而获取“胜任感”。同时你还可以接纳孩子沮丧的负面情绪,多沟通、开导,平衡心态。

最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不能仅仅局限于“加油,你很棒”,更要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身努力克服负面情绪,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

然而,仅仅满足以上两点,也并不足以支撑孩子对事情的坚持。还有一个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需要感。

③需要感——人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

被需要,才会觉得有价值。成人都需要通过他人不断地肯定和赞美,更何况是孩子?

他们也需要有人,在他们画画的时候,在他们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告诉他们,还有人一直期待你的作品。

孩子们最怕的就是,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画,拿给家长看,家长却沉迷手机,充耳不闻。

所以,当孩子说对什么有兴趣的时候,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去鼓励;

而电影中俊浩想放弃,妈妈第一反应是:“我比你还辛苦,你有什么理由说放弃!”

这潜台词就是,“你就算为了不辜负我,也要继续下去!”

让孩子感觉,游泳是为了大人,而不是为了自己。

在电影中妈妈妥协后:俊浩半夜偷偷溜进游泳馆,这一次,他终于不用追赶时间,随心所欲地欣赏水底光影,享受游泳本身的快乐。

而也就在那一刻,他想明白了:我喜欢游泳,为了能继续游下去,我愿意去拿第一名。为了喜欢的事情,付出汗水,承受痛苦,付出代价,才是真正的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孩子表示不想上兴趣班时,该坚持,还是放弃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gp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