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爱的三毛》
很喜欢里面的这段话: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热热闹闹庆喜事,花好月更圆。朋友之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不必对方开口,急急自动相助。朋友中之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细水长流。所谓知心也。知心朋友,偶尔清谈一次,没有要求,没有利害,没有得失,没有是非口舌,相聚只为随缘,如同柳絮春风,偶尔漫天飞舞,偶尔寒日飘零。这个“偶尔”便是永恒的某种境界,又何必要求拔刀相助,也不必两肋插刀,更不谈生死相共,都不必了。这才叫朋友。

2、《撒哈拉的故事》
看完了还想看,里面的故事很吸引人,只是故事未完戛然而止,让人留在无限的猜想当中不能自拔,撒哈拉是一个很美的名字

3.《万水千山走遍》
最近把这本书看完,从字里行间中可以感觉作者是不仅脚步行走在路上,灵魂也行走在路上,有时又活在自己的小世界,有时候又置生死于度外。有景、有人、有情,这才算完整。里面有作者自己的情绪,有时感觉自己仿佛跟着作者在流浪行走,有时又甚是感动。喜欢作者入乡随俗,去当地体验当地特色,喜欢作者和当地人的亲切交谈,喜欢作者旅途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喜欢作者旅行中有流浪的味道,喜欢作者骑着马在辽阔的草原奔驰。。。有了人和情感,就不止是一副副画卷而已。也许旅行应该不止一张张照片,用文字记录当时的情感,若干年后还能再次体验当时的情景。
看完这本书,我也有种想去流浪的感觉。有时候又会思考人活着是为什么?虽然每个人都生在地球上,但每个人的出生环境又大不相同,生是不平等、不公平的。每个人的世界都不同。但人生的轨迹无非就是出生、读书、工作、结婚、生子、终老。有的人走完了,有的人走了一部分。有时想想自己的人生,读书读到二十多岁,然后安安稳稳的工作,结婚生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这样终老。瞬间觉得自己的价值,人类的价值只不过是繁衍后代,从社会的角度的话或许是推动社会发展吧。这样的人生顿感索然无味。那人来这世上走一遭是来干什么的呢?我目前觉得可能是追随内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这样才不会留什么遗憾。三毛追随自己的内心,做她自己喜欢的事阅读和旅行,偶然看见撒哈拉沙漠,觉得那里有乡愁的味道,便去那里定居了,冥冥之中感觉自己的前世是个印第安女人,且跟一片湖有关,便在厄瓜多尔执着的寻找那片湖,那里仿佛前生来过。我想她的一生应该没什么遗憾了吧,来世或许她又会寻找今生来过的地方吧。一生走完,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人说只有死亡才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会死。我想其实死也是不公平的,有的人早死,有的人晚死,而且死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人痛苦的死去,有的人安详的死去。我想大抵也只有死后才是公平的吧,因为死后才彻底的离开了。
网上有人去考证说三毛的作品里面有很多是她自己编的不是亲身经历的,我想如果能编的让人身临其境,这也是一种境界。而事实上她也去旅行过,就算有部分虚假,这件事情还是真实发生过,有些细节或许本就真实,亦或是文学创造。只要我看完有感触,其余的就不必管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