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出生在1898年,牺牲于1937年的抗日将领,还有赵登禹。
赵登禹是山东菏泽人,自幼习武,身高1.9米,力大无穷。1914年投奔西北军后,成为冯玉祥的贴身护卫,与佟麟阁关系密切。
据说赵登禹在湖南常德驻守期间,徒手打死过一只猛虎,被人称颂为当代武松。
1933年,已经升任旅长的赵登禹率部驻守在察哈尔省,迎来了自己一生的高光时刻。3月初已经占领东三省的日本人野心不断,企图越过长城,进犯华北。赵登禹率部奉命增援喜峰口。
面对日军猛烈的炮火,中国守军奋勇抵抗,造成了重大伤亡。3月12日夜,赵登禹亲率精挑细选精兵,手持短枪,背负大刀,于午夜时分潜入敌人的炮营,趁敌不备,大败敌军。虽然事后宣传砍死敌人数千,有夸大的嫌疑,但在当时国人悲观的抗日情绪下,无疑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赵登禹也成为人们心中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
七七事变时,已升任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奉命驻守在河北东部的任丘、河间,拱卫京津。7月25日,已对日军求和无望的29军军长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到北京南苑机场集结,准备与日军决战。
接到命令后,赵登禹急忙调派三个团奔赴南苑,并亲率一个团于27日到达南苑机场,担任总指挥。虽然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但由于汉奸的告密,赵登禹将军于28日率队撤往北平城时,在北京正南的大红门处,遭到了日军的伏击,不幸壮烈殉国。
在这次仅有一天的南苑机场战役中,与赵登禹将军一起牺牲的,还有29军副军长佟麟阁,以及29军5000余名将士。更为不幸的是,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中自发组织起来,加入到29军参战的学生团,1700人,最后仅余600多人!
战争是冷酷无情的。能在民族危亡时刻选择赴死,这就是大义所在。赵登禹将军在战前动员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抗战胜利后,赵登禹将军被安葬在卢沟桥畔,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赵登禹和佟麟阁死后,哀荣倍至。可那些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呢,谁还知道他们的姓名?
2021年1月29日于慕雪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