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逆淘汰与劣币驱逐良币

逆淘汰与劣币驱逐良币

作者: Vinton800 | 来源:发表于2019-05-11 23:52 被阅读0次

逆淘汰与劣币驱逐良币

首先分别看一下“逆淘汰”与“劣币驱逐良币”的含义。

所谓“逆淘汰”,就是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杰出,等等。有史以来这种悲剧常常发生,李太白只能游山玩水,陶渊明惟有去种田,屈原不得不自投汨罗江等等,都是逆淘汰的表现。逆淘汰现象恰恰体现了“适者生存”这一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不被淘汰,而不是强者生存。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逆淘汰最初是在人口方面的体现,素质较高的人的生育率低于素质较低的人,结果生长环境较差、素质较低的人们的后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长期来看,被淘汰出局的不是素质低反而是素质高的人。逆淘汰的现象,不仅在人口方面有所体现,而且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典型的几个方面主要如下:

1. 学术逆淘汰——学者忙创收 科研成副业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选名单出炉,呼声极高的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落选。这个“顶级海归”在科学网上发博客称“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世界顶尖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颜宁因为连续两年拿不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项目,出走清华,被全球顶尖的普林斯顿大学聘为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在清华十年,颜宁领衔的研究团队每年在Nature、Science、Cell三大顶级杂志发表的论文,比全国99%的高校全校都要多。普林斯顿大学,在2016、2017连续两年力压哈弗、耶鲁,排名全美大学第一。普林斯顿给颜宁的,是“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雪莉·蒂尔曼(Shirley M. Tilghman)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2001-2012在位)。用她名字命名的终身教席,是何等的份量!全球最顶尖的普林斯顿,把如此顶级的终身教席授予了年仅40岁的年轻科学家颜宁,这意味着对颜宁是怎样的评价?可这样的顶级科学家,在国内却连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都申请不到!而且连续两年!!!

        当下,学者把教育和学术当做牟利的工具,他可能混得越好;而反之,如果学者坚持做高质量研究,坚持说真话,不做突破底线的事,他就很可能被边缘、被淘汰。

2. 商人逆淘汰——守法者吃亏 违规者生存

        在“民以添为食”的时代,“守法吃亏”成为经营现实时,添加剂实际是对本来成本更高的守法者予以逆淘汰。1年才能长大的猪现在4个多月就能出栏,利益驱使是经营者选择添加剂的最大原因。另外,消费者喜好纯瘦肉白馒头,这种畸型消费心态更让添加剂堂而皇之地进入食物链。“优质无优价”逼迫生产者提供不放心食品。不用添加剂,采取传统技术,生长周期长,投入人力多,损失的部分又得不到合理的价格补偿。商人为生存,只能多用添加剂。

        目前很多项目招标,都是以最低价为中标标准,招标单位在招标环节忽视质量要求,唯价格论,造成中标价低于甚至远低于成本价。这些以低于成本价中标的企业,为获取利润,只能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等方面压缩成本,以牺牲产品质量来弥补亏损,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执法检查中,一家曾经获得过“政府质量奖”的线缆企业直言:生产企业没有利润空间,被逼得偷工减料,突破底线。事实上,因低价中标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甚至酿成安全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在工程领域,有人将这一现象戏称为“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人民日报》曾两次发文诟病“最低价中标”,实为罕见!建设工程质量因“最低价中标”问题频发,使得整个行业怨声载道,也在给业内人士敲响警钟:“最低价中标”原则一天不变,行业就很难有什么工匠精神,更不要说什么中国品牌!”

3. 官场逆淘汰——要么同流合污 要么清出官场

      审视官场生态,“权力的丛林法则”、“背景化生存”、“官场潜规则”、“腐败食物链”等问题丛生。德才俱亏、有背景门路的人以不正当手段迅速上位;得过且过蝇营狗苟的干部对环境无能为力而随波逐流;坚持原则不肯妥协的干部则因无法适应环境,或自动走开,或淘汰出局。如果能做到“谁当公仆,主人做主”,这类潜规则就会不攻自破。否则“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将成为官场逆淘汰的消极格局。

        2017年,人民日报微信发表了《中国官场逆淘汰六大怪象》的文章,提到“许多干部来信来电反映,当前政治生态亟待治理,尤其需要关注“官场逆淘汰”现象,即“官场逆淘汰”不仅驱逐了部分清正廉洁的干部,而且正迫使越来越多的干部走向违法乱纪的歪路,危害甚重。在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中,劣币不会大规模驱逐良币。然而,如果人们发现,很多官员不仅没有因为腐败受到惩处,反而边腐边升,那么依靠贪腐获得金钱,再以金钱开路去跑官、买官、要官的风气就会越来越重。”

中国官场逆淘汰六大怪象主要有:

(一)清廉的不如腐败的

(二)亲民的不如霸道的

(三)干事的不如会说的

(四)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

(五)眼睛向下的不如眼睛向上的

(六)实干的不如做秀的

“逆淘汰”,在干部选拔使用上表现很多,如在选人范围上,喜欢看来头、看背景,在自己视野内和接触的圈子里选人;在用人标准上,不是任人唯贤,而是划圈子,定框框,任人唯亲,唯利是图,谁跟自己走得近就用谁,谁“跑要送”就关照谁;在用人程序上,表面上按规矩办,实际上把标准搞成某个人的“私人订制”,把规矩变为潜规则的“漂白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这种环境中,所谓的“伯乐相马”规则,实则是某些人以好恶选人用人。这就极易出现人身依附,结果只能“劣币驱逐良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逆淘汰与劣币驱逐良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hq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