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二字,写就宝黛千古痴
第一辑,序。
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手把花锄出绣帘,昨宵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不得不说,这情感细腻之人,能从我们平常所见的毫无波澜的事件中,看出与众不同的意境来。
在我看来,这与她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是分不开的。普通人家的女儿忙于各种女红,看见一地落红再怎么怜悯,大不了多看几眼,哪有闲情去感受那些花草鸟魂呢!这得具备一个“闲”字,她得有时间去闲愁,而林妹妹具备这样的条件。
这宝玉呢,听到林妹妹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觉恸哭”,这也真是个难得的情种了,普通人家的男子大大咧咧,怎么能感受到那份细腻!
这让我无端地想起那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也难怪,这两个本就不是凡人,一个衔玉下凡,一个绛珠仙草,他们的情感,自是不能跟凡人相提并论的。
红楼中的宝玉,以现在的话说,确实是富二代和官二代。他厌恶四书五经八股文,厌恶科举考试不愿求取功名,家事国事天下事,他是事事不关心。
这是对贾宝玉的真实写照。如果放到现在这个社会来看,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是不靠谱的,是不着调的,甚至带着一些贬意。
但在贾府,带“贬”字意味的字怎能用到宝玉身上呢?他就是一个众星捧月的存在呀!人家显赫的家世摆在那里,他再怎么吃喝玩乐再怎么摆烂,也不会少了他的什么。正如他那句“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有如此的底气,他才可以放心地沉浸在“胭脂堆”里,好姐姐好妹妹地不离口。
文中提到一个“痴”字,这个痴字用在宝黛身上是灵魂级的概括。
黛玉痴情,宝玉痴呆,他们一起葬花,一起读西厢记,一起在夏日的午后躺在床上编排那些无聊的废话打发时光。
如此两小无猜的两个人,外人又怎能闯进他们的世界呢?用现代人的话说,这两个人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爱好,他们才是同频道的人。
实不相瞒,我在看八七版红楼梦的电视剧时,我的确是更喜欢宝钗一些。在我眼里,宝钗知性温婉,漂亮大方,识大体顾大局,家世也好。相比之下,林妹妹常为一点小事泪流满面还不理人,这性情也太不经风雨了吧,也太难去照顾的呢!我总想:人的一生,若按林妹妹多愁善感的方式去活,不是哭死就是怄死,还会把旁人给累死。所以,我对宝钗的喜爱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感情这个事很难说清楚,不是我说好就好,我说不好就不好,而是彼此走进对方灵魂的那个人才是最好。勿容置疑,宝黛二人,才是彼此走进灵魂的那个人。
话说第32回,宝玉瞅了黛玉半天,方说了“你放心”三个字。黛玉听到这三个字,只怔怔地望着宝玉,两人怔了半天,黛玉不觉滚下泪来,转身便走。
这一段话,写出了两个彼此走进心里人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简短的“你放心”三个字,远远胜过千言万语。那黛玉什么也没说,但宝玉明白黛玉的忧虑烦恼,这也足见了宝玉对黛玉的体贴与关怀。若不是走进彼此灵魂的人,是感受不到那份无声胜有声的情感的。
宝玉与黛玉,即使两人心心相印,却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宝玉娶了他的宝姐姐,黛玉香消玉殒,让人无不叹惋。毕竟,这两个才是彼此烙入灵魂的人哪!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就如当日的一僧一道告诫石头,红尘之事虽有些乐事,但终究是南柯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但这块顽石还是去了,而且去得义无反顾!
看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我觉得自己是不会谈爱情,我既没有黛玉的痴情也没有宝玉的痴呆。回归到现实中,我得为碎银几两忙碌奔波,爱情可以不要,先把肚子填饱再说。手中无钱,万事皆休,一切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之上,才有情爱之类的升华。
这就是凡人与富人的差距吧,若我处在那样的环境,说不定也会成为痴情种!
本节文末,最喜欢春风老师的“最好的爱情,是相互滋养彼此人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赞!这就是人们对爱情努力追求的真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