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的身体比喻成一座一栋建筑,构成它的最主要元素是氢和氧。氢原子和氧原子好比是砖块和石浆。一个成年人(68千克)体内大约有60%(41千克)是水(H2O),也就是氢和氧。
接下来是“次要”元素。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碳(C)。你可以把碳想象成构成这座建筑的木材,他大约占身体比重的1/4。,也就是一个68千克体重的成人大约拥有16千克的碳元素。
再接下来就是含量更稀少的元素:磷、钠、铁、钙、锌……。
我们可以算得清身体不同部位的元素种类和数量,并由此总结,自己其实就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掺进了一些煤灰和烟灰而已。而事实上我们真的只是元素搭建起的大厦而已,所以到我们终将死去的那一天,大厦坍塌,构成大厦的原子也将归还给外部环境世界。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死去后大概率遗体会被火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身体经历了什么?最直观的感觉是它们都在熊熊烈火中化为了灰烬,但事实并非如此。
遗体的大部分最终都将变成气体而非尘土。在现代化火化炉中,在八九百度的高温下,肉身中的原子兴奋地跳跃起来。
身体内流淌的水分子会因为剧烈运动摆脱氢键的束缚,水分子们各自弹开,以蒸汽形式逃逸到空中。
在水分子逐渐离去后,脱水的遗骸继续被加热。运动越来越剧烈的碳原子也开始准备逃离。蛋白质和其他一些有机物分解成碳黑,黑色碳颗粒因为断裂的化学键与热运动产生巨大能量开始发光。这吸引了空气中的“天使”——氧气。氧气为碳原子装上翅膀,形成CO2飞到天空中。因为氧原子的加持,平均一名成年人可以产生45千克稀疏分散的二氧化碳。
通过类似的方式,原本固定在肉身上的氢、硫、氮原子也将以水蒸气及气态氧化物的形式从蛋白质和体脂中逃离。甚至你胃酸中的很多氯原子也将会再一次形成腐蚀性的烟雾跟随这些气体一同爬上烟囱。
看,在火化炉中待上几个小时后,肉身中很多原子都将离去。那么还剩下什么?一盒骨灰。这些骨灰是遗体骨骼中刨去那些可燃胶质之后所剩无几的矿物质晶体碎屑,以及少量盐分和铁锈的粉末。骨灰主要由骨骼中的碳酸钙构成,此外还有点钠与钾的盐末。
这便是关于我们身体的全部。当生命消逝,我们的身体在熊熊烈火中开启重生之旅。我们身体中大部分原子将飘散在空中进入新一轮循环。它们或许会随雨水落下,被植物根部吸收;或许会游离空中被绿叶捕获;或许漂流入海进入各种海藻体内……而剩下的那些“骨灰”,将取决于我们的至情如何处置。或埋入地底,或撒入江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个体的死亡并不会终结构成我们的原子。
生命消失后,原子又开启了新的旅程,而故事还将持续很久很久。
引用: 你需要一位物理学家和你那悲伤的家人谈谈能量守恒原理,这样他们将会理解你的能量从未死去。你需要一位物理学家提醒你那正在啜泣的母亲,热量学第一定律早已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你要让你的母亲明白,她心爱的孩子将所有能量,每一次原子振动,每一大卡热量,以及每个粒子的每一次波动,都留在了这个世界上陪伴着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