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情怀”是文艺产业最大的毒瘤

“情怀”是文艺产业最大的毒瘤

作者: 她影 | 来源:发表于2016-12-21 22:59 被阅读20次

本文原载于她影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

今天发生了一件奇怪事,一本叫做《青春版红楼梦》的新版红楼梦打着225年最优质版本的旗号问世。

不得不承认,包装是很美

出版方是有名的“文艺青年社区”新 世 相

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用3年的时间重新整理了红楼梦,调整了许多陈年旧案的错误,换了更符合青年人的装桢,找来当红民谣歌手好妹妹和陈粒为《红楼梦》准备了主题曲,并建立了手机阅读APP作为支持,推出了这版《青春版红楼梦》,旨在倡导《红楼梦》的重新流行。

听起来是一件不错的好事,但是细究起来却总觉得哪里不对。

尤其是宣传文案里225年来最优质本版、最接近作者原笔的《红楼梦》的概念,实在无法让人苟同。

作为出版编辑方的果麦和新世相都不具有古籍出版的经验,红楼梦又不如一般的作品,有记载的版本就有120多版,仅我阅读过的就3版之间的差异就非常大,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删改修订确认完成,新世相声称其耗费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实在是让中国的红学家们“惭愧”。

更何况,这句225年最优质版本、最接近作者原笔的《红楼梦》的话,貌似也不符合新广告法的语言规范要求吧?

新世相的文案言之凿凿,声称要利用此次事件让《红楼梦》重新流行起来。

可是,真的会如文案所说吗?

对此我持怀疑态度,毕竟这是新世相。

从逃离北上广到地铁丢书大作战再到这次的青春版红楼梦,新世相一直在兜售一种“情怀”。

逃离北上广,让文艺青年们说走就走;地铁丢书大作战,让文艺青年们培养随身读书的习惯;如今又要推行青春版红楼梦,誓要让经典重回大众视野。

看起来,新世相仿佛给生活在高节奏城市生活中无力也无暇旅行、阅读的青年人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逃离北上广,短暂的两天假期,能真的将青年们从繁复的高压工作中解脱出来吗?当然不能!两天的短暂旅行到底能否解压尚且不论,两天之后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和焦头烂额的同事,难道不是比逃离之前更焦虑一些吗?

地铁丢书大作战,让青年人养成随手阅读、利用上下班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习惯,是一个从国外嫁接而来的活动,我深切的怀疑组织者根本没有坐过中国的地铁,任何一个坐过中国地铁的人都绝对不会想出地铁读书这么扯淡的活动,因为上下班的地铁永远都是这样的。


活动组织者到底是想要搞噱头还是真的想要培养青年人的阅读习惯,也就不言而喻了。

至于青春版红楼,踩着历代红学家的肩膀往上爬本身没有错,给《红楼梦》一个更现代的外表也没有错,但是踩着一代代兢兢业业的老前辈的脸,鼓吹自己是225年最优质版本,最接近作者原笔的《红楼梦》,没有一点对于经典和研究者的尊重,这可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新世相口口声声戳着文艺青年的小痛点,要改变“潮水的风向”,事实上,也不过是用“情怀”做了一个精美的包装,兜售根本不存在的理想生活罢了。

新世相是极其成功的营销者,每一次都能精准的打到用户的痛点,它找到了城市青年的空虚和孤独,指了出来,因此,城市青年们以为自己在“新世相”找到了认 同 感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文艺产业除了创造商业价值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抚慰人心,无论是书籍还是电影,或者是活动,说到底都是用来填补我们的“空虚”和“无聊”。

当红模特带着全套妆,念着uber的台词来参加活动,不是托?

新世相做不到这些,相反的,新世相给文艺产业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

用营销代替作品,用话题代替行动,新世相并非填补“空虚”,而是将“空虚”扩大化,去获得用户的认同感,这不是文艺作品文艺产业的作用。

这最终会导致整个产业的衰败和灭亡,劣币驱逐良币,情怀售卖殆尽,还能剩下什么呢?

书去了哪里呢?

剩下12年磨一剑,最终只拿出个MV的《大鱼海棠》(👈链接可点),主创喊着要“拯救中国动画”的口号把观众忽悠进电影院,最后交出一个故事都没讲清楚的作品。

剩下“欠XX一张电影票”的情怀成了笑话。

要知道,自从观众们交了星爷的电影票,让星爷登上票房第一的宝座,觉得自己是杨白劳的片方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炸了出来。

片方哪来的脸去伸着情怀的手,舔着脸和观众乞讨电影票?

这些电影值得一张电影票吗?

文艺作品的创作离不开情怀,作为艺术作品,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结是否牢固是影响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情怀”不能当饭吃,“情怀”也不能发电。

“情怀”让文艺青年逃离北上广,但并不能让他们通过逃避改变自己的人生,更不能让他们更好地面对残酷的生活。

“情怀”能给《红楼梦》披上一个小清新的外皮,征集到许许多多举着《红楼梦》的摆拍,但也无非只是摆拍罢了,想要让读者沉下去去阅读的,并不是书籍的外表,而是创作者的心。

拿《红楼梦》摆拍,可以,曹雪芹的棺材板我帮你压住了

至于电影行业,“情怀”就更没用了,狼来了喊多了,羊都不会信,何况是人。

与其在宣传期的时候拿“情怀”骗人进电影院,下跪求排片,在微博上撕逼闹排片,真不如好好踏下心来做电影。

中国的观众没那么低级,我们分得清片子的好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可以用口碑扭转票房、《湄公河行动》也可以凭借口口相传完成国庆档的反扑。

电影院不相信“情怀”的耳听为虚,电影院只相信眼见为实。

什么时候,中国的文艺产业别总拿情怀说话,拿点真东西出来,那才是真的离《红楼梦》再流行不远了。

况且如果我真的想读红楼梦,30就能买到人民出版社的权威版,我为什么要花129去买个封皮好看?

新世相的这次129/套“青春版红楼梦”的灵感是从逻辑思维的“498/套精装版红楼梦”里来的吧?

推荐阅读|以下链接在【她影】微信端点击跳转或者回复【她影】查看

关于情怀泛滥,我们聊过这么多

最终,冯小刚还是没有学会尊重女人

这部动画电影比《大海鱼棠》好一百倍

逃你妹的北上广,我就喜欢在北上广加班到地老天荒不行吗?

贺岁档电影、电视剧测评复习专用链接

没有大甜甜的《长城》,我们哪辈子能看到十万禁军向女人下跪称臣呢?

年度最佳女演员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但并不是章子怡

霸道女总裁强行下线变弱智傻白甜,《抓紧我,放弃我》是在逗我吗?

相关文章

  • “情怀”是文艺产业最大的毒瘤

    本文原载于她影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 今天发生了一件奇怪事,一本叫做《青春版红楼梦》的新版红楼梦打着225年最优质版...

  • 文艺情怀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文艺情怀。非典型文艺女青年。 喜欢旧的有历史感的东西,无论什么。爱看美剧,讨厌家庭理论局,喜欢写字...

  • 情怀是个啥逼玩意

    高晓松的情怀是诗和远方的田野,罗永浩的情怀是文艺,李白的情怀是浪漫,杜甫的情怀是国家。每个人都有他喜爱的东西,所以...

  • 有人认为学校分快慢班是教育公平的最大毒瘤,你怎么看?

    学校分“快慢班”是教育公平的最大毒瘤? 我认为分快慢班不是毒瘤,它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分层教学有利于各层次的学生...

  • 军工是世界最大的产业

    现在的世界分为大中小不同的国家并存,但是不管国家大小,所有国家都在加强国防,军备竟赛十分激烈,这是为什么呢?军...

  • 我的“文艺情怀”

    我其实很小就开始有一个“文艺情怀”了。 那时,小学三年级。妈妈经常从别处借回一些武侠小说、故事会还有一些不记得名字...

  • 没钱谈情怀?只能“呵呵”

    01 4月26日,有幸聆听了厦门晓学堂(一家有情怀的文艺书店)创始人苏晓东先生的分享,听完最大的触动是:没有钱,情...

  • 文艺,是一种情怀

    不知有多少人,依然甘守于一盏微灯,在寂静的长夜,慢慢地品读着铅字的温暖。 就这样安安静静,不声张不招摇,不拍照不发...

  • 2017-06-26空中排毒

    Detox,第01课,你自己最大的毒瘤 20170408 身体的清洁,身心灵的和谐!对于生命来说,是延续活力与生命...

  • 挖掘农业的多功能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农业的兴旺。农业,是乡村最大的产业,也是最具乡土气息的产业,更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怀”是文艺产业最大的毒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kc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