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oe
排版:Bryan
01
前一段时间,北大包丽事件让我们痛心不已。
根据包丽朋友提供的微信截图,我们看到,包、牟两人在“性”这个问题上有很大的矛盾。
男方希望自己的恋人没有跟除他以外的男子发生过性关系,并觉得失去处女之身的她,在他面前已不在清纯和好奇,她已经把“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了另一个人”,而自己只能当接盘侠。
我估计大家看到这样的对话都是一脸问号,马上都要进入2020年了,还有人有处女情结吗?!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在现代社会,有这种处女情结的人不在少数,认为女性没有了那层膜,就失去了贞操。
根据百度的定义,女膜崇拜来源于人类农业社会中的财产式婚姻,是父母把女儿当做待价而沽的物品,丈夫把妻子作为一种财产来占有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这种把女性物化的出售和占有里,处女膜的完好就像是表明该物品或者该财产未被动用过的标签一样。
因此在所有民族的农业社会时期里,所有人,包括女性自己,都把女性的处女膜完好与否看成是该女性是否贞洁、是否与别人有过性关系的唯一标志。
因此才会出现“处女”和“处女之膜”这样的概念和名词。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个新闻:一个和丈夫结婚20年的女儿,因为丈夫直到婚后还一直嫌弃自己当时不是处女,并以此为借口经常吵架。
为了“弥补”丈夫的“处女心愿”,她竟然找来一名13岁的幼女小雨,并帮助丈夫将幼女小雨强奸。
幼女小雨被强奸6次后,终因怀孕而被发现,事情就此败露。
另外一则新闻是,2018年的时候,深圳龙岗警方侦破包装“处女”卖淫案,抓获嫌疑人近两百名。
犯罪团伙为了提高交易价码,每个团伙均主打“处女”招牌。
所谓的“处女”,都是经过“鸽子血”包装而成,包装“处女”成为整个犯罪网络的产业链条。
包装后的“处女”进行明码标价,一单交易为5000元至10000元不等。
时至今日,大家对于性的知识了解的并不多,但处女情结却依旧藏在一群人的潜意识里。
有多少人新婚燕尔那一晚才知道异性的身体构造?
有多少未成年在没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怀孕并堕胎?
有多少人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染上了艾滋病?
02
“三宝课”2006年所做的课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性知识来自书本的为68%,网络54%,影视50%,同学38%,中学教育11%,父母17.6%(这一调查题目为多选)。
我们看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书本,网络,和影视。
但我们知道,实际情况是我们并没有完整的性教育书本或影视能完整包含两性知识,生命教育知识和安全教育知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告诉大家: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男生和女生有哪些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
我们的生命又是如何发展的;
到了青春期有哪些变化,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不被允许的行为有哪些具体又是为什么;
男女生的心理上又会有何变化;
我们该如何谈恋爱、恋爱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以及在两性问题上遇到了矛盾冲突如何化解等等。
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一个人,或一本书,可以直接的告诉我们。
曾经在2010年—2017年出版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被很多家长吐槽。
杭州有一位网民发帖说,她看到一个尺度很大的“小学生性教育”教材,感觉都“看不下去了”,并怀疑这是不是学校给发的“假书”。
理由是里面有很多“大尺度”的画面和字眼。
大多时候我们的父母是谈性色变的,他们在谈性时扭扭捏捏的态度,让我们隐约了解到这是个不该被触碰的禁忌。
然而触碰禁忌或许是我们的天性,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这也包括了以身试险。
很多男男女女都是第一次黑灯瞎火时,才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异性的身体,而我们对“性”的价值观也是随着我们的成长一路跌跌撞撞地建立。
那么谁应该承担性教育的主要责任呢?
父母?
学校?
学生自己?
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答案。
而这,也正是我和小伙伴们想做的一件事情。
我们见过太多在人生关键时期走入歧途的孩子,也见过太多面对孩子的问题求助无门的家长,如果我们早一点、及时一点什么,那么很多悲剧都可以被避免。
我们想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为父母提供专业指导,告诉他们如何做孩子的性教育工作,如何让孩子正确的看待性问题,而不是像我们谈性色变,或看到女性就像压抑很久的电车痴汉。
我们也想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让他们除了只能通过刻板的书本知识获取相关知识外,以科学和人性化的视角看待他们所处的境遇和面临的问题,他们将知道自己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将遇到何种变化,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成长的路上不再懵懂迷茫。
在性教育上,家长若是面临问题,可以来咨询我们。
03
我想起印度演员阿米尔汗做过一期节目,那期节目上邀请了一位印度女性,在谈论女性“贞操”这个问题时,她是这样说的:
我认为段话,放在处女情结上,同样适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