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处理孩子事情过程中,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情绪和事情分开,不要在自己有情绪的情况下处理孩子的问题,也不要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以说教、打骂等方式处理问题。
不要为了学习跟孩子生气。我们小时候学习也不都是很好,为什么长大了要因为学习让自己孩子不高兴呢?其实学习只是在我们人生中占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技能和思想。看到很多孩子不高兴,为了学习跟家长起冲突,搞坏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不对的,是可以改善的,让孩子有自己更多的选择,让他有力量,拥有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一、让爱浸润孩子心田
小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给与或者教育不当、照顾不当带来的问题,都是孩子周围环境带来的问题,所以说,孩子存在的任何问题,应该是我们审视自身存在问题的时候,不应该立即惩罚孩子而应该管住自己,了解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要跟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要让爱围绕孩子,而不是让孩子生活在被惩罚的恐惧中。
家长不要以任何事情去惩罚孩子,因为在18岁之前,这种惩罚是没有正面意义的。孩子犯了错误,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通过惩罚让当时的恐惧片段刻画到孩子的脑海中,形成条件反射。
二、家长要修炼自己性格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脾气,完善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性格中的缺点,所以教育孩子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一个过程,也是父母,修炼自己的性格,控制自己内心的一个过程,尤其是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父母一定要忍耐住,自己对孩子缺点的不认同,孩子会理解成对他本身的不认同,会带来更坏的影响。
你有没有在家里发脾气?你知道发脾气涉及到什么,大喊大叫,尖叫,坏语言,全力以赴失去控制,直到你们彼此几乎无法接受对方。发脾气会失去孩子因为对父母的关心,而成为更好的人的努力,本来孩子可以塑造更好的行为,更诚实、宽容、关怀和善良,然后当父母发脾气那一时刻,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做出更坏的选择,带出最糟糕的一面。
三、从小被父母吼得“很听话”的孩子,长大会过得怎样
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孩子的乖巧时期算是过去了,开始迎来孩子的小闹腾时期,一开始我还能耐着性子跟他讲讲道理。但是后来发现,在身心疲惫的时候完全不能忍。那两年,动不动就跟孩子杠上,几乎每次都靠吼叫终结战斗。我家宝宝3岁之前,感觉是哭大的。
去年年底,儿子上大班的时候,被小朋友打了,然后那天下午接他回家,老师跟我说了一下情况,我当时一下子怒火上来一边拽着他走一边,劈头盖脸的吼他:「怎么这么怂,以后出了社会也是被人打的分,干脆别上学了,以后就在家里吧!」
就在这时,我发现儿子没有辩解,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嚎啕大哭,安静的令人感到不安。我突然有点心慌了,快到单元门口的时候,收到老师的微信,大意是,「你家孩子现在的状态跟你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一点没有安全感,希望你能改变一下…」看看儿子现在的状态(我一路都在逼问他,可是他始终没有跟我说一句话,始终都想挣脱我的手),我才幡然悔悟。
我开始为我之前的「那些恶毒」的话后悔不已。(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决定痛定思痛,戒掉吼叫式育儿。
妈妈情绪稳定,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1、学习成长,努力化解情绪
上周,因为儿子洗澡的事冲突了,我当时明显感觉到自己要控制不住了。于是我想起,音频课里老师说的方法:我马上离开孩子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和自己待了一会。我感受自己满腔的愤怒,然后开始问自己自己为什么愤怒?
于是我梳理出了这几点:(这些都是老师教的方法)
洗个澡这么多事,你就是这么不爱干净!为什么不听话?孩子不愿意洗澡,我怎么说都没用,我好无力。孩子不洗澡,家人就会责怪我不负责任,不管孩子!想到这几个问题后,我又想到孩子委屈,和满脸不高兴的表情,他一定希望妈妈能好好听他的话。但是我当时只停留在自己的立场里,并没有看到他的不满。当所有的情绪被我感受、接纳和看见时,我内心变得平静,之后便开始冷静思考,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洗澡呢?于是我不再跟他在洗澡上较劲了,而是开始尝试引导。我找来了跟洗澡相关的视频和书,然后我给他读书的时候,跟他绘本里洗澡的好处。而且还让刚洗完澡的老公夸张的说了一下洗完澡清爽的感受。总之那几天我们总是会有意识的灌输这些内容:每个小朋友都爱洗澡,洗完澡身体会特别舒服,洗澡,会变得干净也会变得越来越好看!他慢慢读懂了我们的要求,当我们主动邀请他洗澡的时候,他不再拒绝,而是欣然接受。就这样,一场本来会发生的“洗澡拉锯战”被我们的接纳和引导化解了。
2、积极暗示,不做对孩子吼叫的父母
《妈妈是超人》节目,有次隔离母子的特别采访,整个过程格外让人动容。节目组问嗯哼:“在你的眼中,妈妈会因为你做了什么事情而不高兴?”嗯哼秒答:“就是她从来都没有对我发过脾气!”霍思燕隔离在另一间房间,看到嗯哼的回答也是频频点头道:“我真的非常爱他,我觉得自从有了他,自己的脾气确实……我真的好想把他抱在怀里,我好想他,我好想亲亲他,闻闻他身上的味道,跟他贴一贴……”节目组问嗯哼,妈妈有哪些缺点,哼哼还是秒答:“没有”。在问到在嗯哼眼中,妈妈跟他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母子俩虽然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隔离回答,但却异口同声,最常说的话是:“我爱你!!!”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家长奉信「不吼不听话」,论据就是吼了之后孩子就会开始认真做作业了,至少比没吼之前要好一些!其实大错特错了。
据心理学研究,长期被吼的孩子『在得不到及时的疏导的同时』,会容易出现以下情况:
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胆小自卑,软弱顺从,影响孩子一生的处世能力;这个世界谁强大谁说了算,习惯用“强盗逻辑”与世界相处,反叛暴力人格,服从强者、欺负弱小,人际关系异常糟糕;容易和家长有敌对关系,青春期叛逆,随着身体变得强壮,开始蔑视家长,长大后与家人关系冷漠;想起我家儿子,当年就有上面的一个症状,幸亏我及时刹住了车。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对于父母而言,吼叫或许只是1分钟的事情,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对孩子的未来的伤害不可估量。
从开始听情绪管理音频课开始,我一直在有意学习和磨炼自己情绪、心理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我不敢说自己已经修炼成一个不发脾气的好妈妈,但我体验到了情绪得到疏导后的身心愉悦,我内心的力量的增长,不再是一个充满戾气的妈妈,与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3、自我管理,不断涅槃重生
当父母是件特别辛苦的事情,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们管理不住情绪,也是因为管理不好时间。
一位90后独生女妈妈带娃累哭,瞬间上了微博热搜!她直言,带娃的这段时间,一天到晚轮轴转,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几乎没有睡过超四个小时的觉。全职妈妈时间不够用,新晋职场妈妈时间更不够用!根本没有时间倒腾自己,没有时间休闲放松,脾气暴躁,情绪波动。在带娃的路上,很多妈妈成了娃的专属,不由自主,一步步丧失了自我,变成了自己和老公都不喜欢的那个样子!但有一位狂拽酷炫吊炸天的日本妈妈——吉田穗波,带着2个孩子上着班,在半年之内申请了世界顶级大学。
哈佛毕业后,她已经成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妥妥的人生赢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她用事实证明她做到了。很多人会问,她在事业和学业上付出那么多,还有时间照顾孩子吗?她依旧用事实给出了答案:有!除了工作日固定去托儿所看女儿,周末她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图书馆,她抱着妹妹学习温书,老公带着姐姐读小人书,家里的学习氛围特别好。完成学业回日本后,她已经是四个孩子的妈妈了,还当上了主任研究官。工作虽然更忙了,但是她依然能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哪个妈妈是超人,更没有哪个妈妈能有三头六臂,能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她们只不过把24小时充分利用起来了,而非被琐事缠身或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时间管理的黑洞,让时间尤其是碎片化时间一点点溜走。
我们的教育急功近利,父母总是希望一声吼叫就看到效果,像下面介绍的很多方法,很多父母是不屑于实践的,因为那样作需要耐心和时间,他们不愿意等待,不愿意太用心!到底该怎么做呢?
言语暗示
1、故事法。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对比法。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但是家长要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3、激将法。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家长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劝将不如激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为暗示
1、神态表情。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家长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
2、行为举止。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在无形中暗示了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家长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家长经常在灯下读书,也用行动暗示了孩子,每天看书学习是必须做的,孩子肯定比较喜欢读书。
反思暗示
孩子有不良习惯,如爱吃零食、喜欢看电视、没有礼貌等。不要直接批评他,而是要求他给自己远方的亲人或好朋友写一封信、打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这段时间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近期有什么打算。你会发现孩子果真克服了不少不良习惯。这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在于孩子在写信或打电话过程中进行了自我反思、自我认识。
环境暗示
孩子所处的环境对孩子具有微妙的暗示作用。合理的家居布置、和谐的色彩等会给孩子良好、积极的视觉暗示,会使孩子身心愉悦;反之则会带来不良、消极的暗示。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家居主色调,尤其是儿童卧室选择色彩时要“因人而异”,好动的孩子应避免暖色系,内向的孩子也不应该多用冷色调做主打色;否则会给过分外向或内向的孩子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激化其不良性格特征。另外也可将切合实际的计划张贴于房间内,内容要简明扼要,或悬挂一些有所选择的图片(特别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激励督导的环境。
自我暗示
1、玩“找优点”的游戏。家长对孩子的肯定,会变成孩子对自己的期望,而他的行为也会尽力去回报家长的期望。让孩子经常肯定自己,对自己的才能加以肯定,可以很好地强化自己意念。在游戏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在日后的行为中孩子会自觉地要求自己,固化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成为性格特征中的一部分。
2、说激励人的口号。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能力,经常让孩子说“我能行”、“我是最棒的”、“今天真开心呀”等等,这些振奋人心的口号让孩子喊给自己听。自我暗示的力量为自己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著名心理专家武志红说过: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其实,成熟的父母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当负面情绪来临,会及时的疏导。当父母不带情绪去处理亲子矛盾,更容易解决彼此问题。而父母的这一行为亦会影响其孩子一生。
四、跟孩子发脾气是变相承认自己的失败
父母发脾气会让孩子产生无力、无助、无目标感。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对着孩子发脾气,父母气的要死,孩子却没什么反应。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只是对着孩子发脾气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随着孩子逐渐的长大,让我们发脾气的机会也就变得越来越多了,既然不能解决问题,那我们怎样控制自己不对孩子发脾气呢?
1、意识到自己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先让自己冷静三分钟。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多半是恨铁不成钢或者想要孩子更优秀,并不是为了发脾气而发脾气,所以,先给自己几分钟的冷静时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吧。
2、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多时候,当我们发完脾气才知道错怪了孩子,或者孩子也有自己的苦衷。所以,孩子让您生气了,先别急着生气,也别急着发脾气。跟孩子先交流,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再批评也不迟。
3、试着让孩子和您一起学会换位思考。让孩子扮演一回父母,自己扮演犯错的孩子,看孩子怎么想怎么做。这样,他也能体会到做父母的心情,同时您也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
4、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我们一直被灌输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思想,孩子一做的不如我们预期,我们就会对孩子多加的苛责。甚至忘记了当初孩子出生时我们对他们的最低要求,只要健康快乐就好。所以,勿忘初衷,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吧。这样做,你会发现,你对孩子会少发好多的脾气。
5、脾气准备爆发的时候,让另一半先行处理。教育孩子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有时候孩子更愿意跟不常教育他的人交流。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家里,父母二人一个要扮红脸一个要扮黑脸的原因了。
五、容忍孩子犯小错误
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别人的缺点,如果我们对别人的缺点无法容忍,嫉恶如仇,在社会上就会少了很多朋友,少了很多发展的空间,换句话说,在某些方面缺少一些克服问题的能力。
1、犯错误必惩罚会扼杀孩子创新精神。你怎么又闯祸了?你到底是想要干什么?每天就知道惹是生非。再这样下去这日子还有办法过吗?你难道不知道这有多贵吗?”家长不停地训斥着孩子。但是您所做出的选择,会对孩子今后的创新精神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正是父母能对孩子犯的小错误予以理解,但是能够理解孩子的错误,并把这些错误当成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契机的家长,实际上又有多少呢?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吧。不管是新买来的裙子,看上面的花瓣好看,想插在别的地方,但是剪下来却被大骂,从此再不敢有类似的念头;还是听到收音机里人的说话,忍不住想看一看的冲动拆了收音机却装不回去而挨训,以后不再去随意动家里的东西了。儿时这些小事,这些瞬间的冲击,给我们自己的性格或者态度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大家不妨认真思考一下。
当然每次都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过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父母过于纵容孩子的错误,也很有可能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但是对于孩子因为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所带来的失误,还请家长们用愉快和包容的心去接受。如果孩子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一些东西,让失误成为养成创造力的契机,那么就不要因为几百块钱而折断孩子创意力的幼芽。
犯错误是人生基本的学习过程,也是成功的必要准备阶段。通过错误,我们能够看清自己的缺陷,得到进行新的尝试的机会。在父母的责备下,孩子的好奇心无法得到发挥,探究心理也被束缚,就不能期待孩子拥有很强的创意能力。只有在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的环境下,我们才可以期待孩子创意力的提升。
2、打骂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孩子是一面镜子,再现着父母的行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每年都要接到大量家庭教育的咨询电话,其中不少家长因为经常打骂孩子而使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家长沿用老一辈传下来的教育经验“不打不骂不成材”,只要孩子有一点我们认为不乖的行为,比如到客人家里未经许可就自己动手拿想玩的玩具,或者在外面玩得太晚回家,就会受到严厉批评甚至挨打。渐渐地,孩子常常以一种敌视的眼光看着我,每次被打骂时小拳头都握得紧紧的,似乎随时准备还击。与此同时,他的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好好的玩具时常被他弄得支离破碎。
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问题上,家长应当持一种宽容的心理,应该允许孩子犯小错,并给孩子改过的机会,这样才能以理服人,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如果动辄打骂孩子而给孩子错误的心理暗示,并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过,让家长宽容并不是纵容,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家长该出手时还得出手。允许孩子犯小错,是一个合格家长必备的素质。
3、循循善诱,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赵女士告诉记者:“我的儿子小禹因为贪玩,有时做作业为图省事就抄袭书后的答案。记得有一次,儿子在做数学练习题时,为了能提前和小区的同伴玩,就全部抄袭书后的答案。我在检查他的作业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我没有马上‘揭穿’他,而是以书写不规范为由叫他把这几道题重新做一遍。在他重新做好以后,我就问他,为什么这次和上次答题上有差别,上次是全对,这次却错了一道题,问他错题的做题思路也回答不上来。在我的追问下,他自己承认抄袭了书后的答案。这时,我也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鼓励他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做出这几道题。这以后,他再没有抄过答案了。赵女士处理儿子抄袭作业答案的方式很恰当,孩子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只有让他自己犯了错误,在错误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他才能学到更多,成长更快。
六、不要过度批评
不要过渡批评孩子,指出孩子错误之前,家长先解决自己情绪问题,把孩子问题与情绪分开,客观善意的告知孩子错误在哪里即可。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过度批评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同时,不要在公共场所批评孩子,不要在早上批评孩子,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说教。
七、不要因为辅导作业发脾气
因辅导作业发脾气,反而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家长更关心孩子学业问题,但是其教学方法往往不够专业。教师经过专业训练,教学方法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所以不建议家长在学科教育上对孩子过多干预。家长们更应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孩子有没有及时复习、有没有边写边玩等。
八、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
孩子不仅在童年和青春期,在他们成年的时候也可能发脾气。我们必须找到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感受,处理这些不知所措的事情,办法就是走开,当你发现你将要失去他时,远离你的孩子。这不仅会阻止你从错误的路径开始,它还会为你的孩子在他们感到不知所措时做出适当的反应。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你可以说,我现在还没准备好和你谈谈这件事,所以我会独自待一会儿,直到我能冷静下来。冷静沟通,健康的沟通依赖于你和你的孩子保持冷静,所以如果情绪还在肆虐你或者你仍然生气,无法说话,就不要接近他们。对于幼儿和青少年,请家长保持简短的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