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死亡诗社》这部电影,感慨良多。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背后,投射出来的有关教育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1. 尼尔
尼尔是电影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爸爸妈妈为了将他送进了这所名校就读,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尼尔的爸爸是很多父母的缩影,在送尼尔去学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取消了孩子的课外活动。对于此,尼尔的内心非常不甘心,但是长期以来他对父亲的服从,以及爸爸妈妈经常打出来的感情牌:我们付出了很多才把你送到这里,你不要让我们失望云云,让懂事的尼尔没有在提出任何异议。
尼尔爸爸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考上医学院之前,我做主;考上医学院之后,你做主”我们很多孩子都是在这样的管控中长大的,在考入大学之前,很多孩子只知道埋头苦读,没有游戏的时间,没有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作为一名80后,虽然我从未受到过爸妈的管控,但是我的学生生涯也是在学习当中度过的。
在上了大学之后,我看到周围很多人,尤其是一些男生,在脱离了父母的管控之后,开始迷失自己,他们陷入了游戏当中,不能自拔。从大一到大四都是在游戏当中度过的,人生中的黄金时间段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2. 安德森
安德森是尼尔的室友。开学那天,安德森和校长道别时,校长说了一句话,要好好学习,要像你的哥哥那么优秀。
这个孩子从小就是在哥哥的光环下长大的。
他不愿意当中读诗歌,因为他觉得没人会在意他所说的话,他的话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他每年都会收到来自父母送的精致的文具盒,然而父母却不知道,他其实并不喜欢这样的礼物;
尼尔在基丁老师的引导下,开始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的时候,安德森却连追寻梦想的勇气都没有,那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应有的活力,应有的做梦的勇气他都没有,可见父母对他的管控,家庭对他的影响之深。
安德森在基丁老师影响下,当众读诗的那一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说的那段话:被子下哭泣的脸,其实就是他的成长经历,因为不被理解,不被关注,他经常会躲在被子里,把脸埋在里面哭,看到这里,不由得为这个腼腆的男孩感到难过。
当他把这些经历说出来之后,他也逐渐的开始打开自己,看得到他开始逐渐绽放的笑容,逐渐迸发出来的活力,他们在操场上踢足球,挥洒清楚,挥洒汗水的场景,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推动一个灵魂。孩子就像是父母的镜子,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
影片中的基丁老师很好的诠释了合格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
一、把孩子当成“人”
人和物之所以不同,在于人是有思想的。船长在家长营的直播课中也谈到,我们家长是“造物”还是培养“生命”,我们是把孩子当做没有思想的物品呢,还是一个鲜活的人来对待呢?
基丁老师的第一堂课让每个人都感到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不恪守常规,他让孩子们把那些评判诗歌好坏的前言统统撕掉;他站在讲桌上,以此独特的方式教导孩子们,要拥有自己的视角,而不是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他在教室外,通过集体拍掌走路,告诉孩子们我们不需要人云亦云,按照自己的步伐节奏行走就好.......
看完《死亡诗社》后你还要继续控制你的孩子吗?基丁老师是这个有着严肃校风、刻板教学的学校当中的一股清流。校长曾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我要引导孩子们有着自己的自由思想,校长说:“17岁的孩子能有什么思想”,他根本不认为即将成年的孩子会有自己的思想,他也不会给到孩子们自由思想的培育空间。
我们的很多父母也是这样,孩子小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来替他们做决定。但是孩子长大了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的思维,想法,我们家长却仍然停留在过去,希望自己能够继续掌控孩子,替孩子做决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开始提倡父母也要学习,不能继续停在原地。终身成长已然成了每一个人,包括父母的必修课。
二、引导、鼓励、支持孩子
最好的亲子关系状态就是:尊重、平等,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像朋友一样,平等的去沟通交流。我们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孩子在无法做决定的时候,我们去引导他,让他能够不断的往前走,而不是拖着拽着往孩子不想去往的方向。
尼尔的爸爸希望尼尔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但是尼尔发现自己对于表演非常感兴趣,他甚至在试镜中拿到了男主一角。为了获得爸爸的赞同,他甚至每门功课都拿到了A,但是仍然换不尼尔爸爸的认同。对于尼尔的表演,尼尔的爸爸大为光火,演出非常成功但尼尔爸爸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基丁却不同,在尼尔表演结束后,基丁对尼尔的演技由衷的去赞美。
在尼尔被爸爸带回家里,无助的坐在沙发上的那个样子,让人看了很心疼。一个不被鼓励,完完全全被控制的人是毫无尊严可言的,尼尔就像是爸爸的一个附属品,他渴望能够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这种渴望就是奢望。我能感受到尼尔内心的绝望,这种绝望驱使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影片的结局是沉重的,让人看了很心痛。现实又何尝不是如此?上海的一位妈妈在桥上和孩子发生矛盾,孩子跳桥的视频相信大家都看过,我想不是孩内心太脆弱,是我们父母在教育上面除了很大的问题,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我们的教育不是做的太少,而是做的太多。《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告诉我们要学会课题分离,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父母无法替孩子去承担,我们唯一能负责的就是自己的人生课题。从现在起专注于自己的人生课题,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当我们能够做好自己时,我们才能更好的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