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北京农村,从小周边人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没觉得自己家有多穷,毕竟那时候的对比并不明显。
直到上了高中,与城里的孩子一起上学,才益发感到自己的贫穷。
可此时的穷无非是在物质层的对比上。大多是人家每天有零花钱可以吃更好的午饭,而我只能节俭一点,吃炒饼、炒饭。
到了大学,我才发现穷会拉开更高的档次,尤其是在精神层面。
从农村到大都市,从小学到大学,与小时候差异越大的地区,越会凸显出穷所带来的影响。
小学、初中之所以不觉得穷,是因为周边人大多如此。很多跟我物质水平相当的朋友,没有考上大学,仍旧生活在曾经的环境中,他们察觉不到穷带来的巨大影响,而侥幸走进大都市的我却深受穷的困扰。
蝴蝶效应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我的所知所见,与很多大城市出来的孩子相比,实在太少了。
从小我就爱读书的人,可在我们那个压根就没几本书卖的小县城,我的所知所读实在有限。
刚上大学就有很多朋友在写诗歌,读哲学,研究各种大师的作品,可我却只能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补那些她们初中、高中就看过的书。
不是我荒废了初中、高中的时光,而是我们那个县城一是没有卖这些书的地方,二是我们根本没有知道这些书的途径。
家长都是农民,没什么文化,自然没法给你更多的指导。山区的老师教学精神倒是可嘉,可背着教学压力,根本没工夫为你扩充视野。
崔永元不是讲过一个故事吗,说他去山区一个小学听课,学生问老师飞机里面的人坐哪里?老师也没坐过飞机,说人都坐在翅膀里。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故事可笑,可这就是穷所带来的影响。穷不仅仅限制了我们的口腹之欲,更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蝴蝶效应的第二个影响就是,不管你多努力,也很难追赶上比你富有的朋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有好多工资不足我一半,甚至是我三分之一的朋友,却有车有房,每年都能出国旅游。为什么,不是他赚了多少钱,而是家中有钱,他根本不用考虑节省。
我们是不努力吗?不是,只是我们对抗的不是与我们同龄的一代人,而是对抗着两代人或者三代人的财富。
我们自己很累,费心费力的工作、赚钱,工资是别人的好几倍,却仍然没法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别人因为没有经济压力,又把钱投入到更多的地方。她们因此获得的各种阅历。这不是苦命赚钱的你所能具备的,因此在后期的投入上,我们又拉开了差距,你又得再加倍努力,弥补这新产生的差距。
就像大学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连打字都打不熟练,你让他们怎么跟那些精通电脑软件的同学比?可打字这个差距好弥补,随便练上个把月,就能熟练,那把这个差距换成看电影,看书的数量和质量呢?
别人上大学之前就有个人电脑,就看了1000部电影。而你上大学或大学毕业后才有电脑,只看过400部电影。就算你每天看一部电影,一年也才看300多部。人家只需要按照正常速度,一年看200部,这个差距就够你追个六七年了。
当然,你可以玩命看电影,一年看个600部,可你不做其他事情了吗?如果再把讨论的范围扩充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你现在疯狂追赶,真的来得及吗?
所以,因为穷,你的底子就薄,即便翻倍干,还是很难抵上富人雄厚基础的小幅递增。这也是为什么大城市考大学容易,农村考大学难的原因。
当时我从农村初中毕业后的直观感受就是,城里的孩子英语太好了,能读能写,而我们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多数只会做题,根本就不会读写。
为什么?
也许你真的很努力了,可老师为了整体效益,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关心成绩差的学生了。
也许你真的很努力了,可城里的孩子有外教,有新媒体设置,可以电脑教学,而你在农村的初中都没法想象这些资源。
也许你真的很努力了,可一学期到头老师连课本都讲不完,她们根本没能力给你扩充视野,讲更多的知识,那身处农村的你要怎么办?
很多事情不是努力两个字就可以解决的,你是可以自学,你是可以成为天才,但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中的少数。
可说了这些,我就绝望了吗?不追赶了吗?
不,这是不可能的!
为了生活的更好,即便穷的蝴蝶效应会越来越大,可我们还是得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为富有。这种富有不光是物质,更在于精神。
物质层面的穷富,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富的人会越来越富,因为他们因为富可以接触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更容易的让他变得更为富有。而穷人则会越来越穷,因为你接触的资源总是有限,所以总会困囿在芝麻绿豆大小的地方,逃不出笼网。
所以,努力赚钱是好事儿,可在物质层面追赶富人真的很难。那就搞精神层面的富有,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等的状况越来越少。他们能读大师的作品,我们也能读;他们能看各国优秀的电影,我们也能看。
现在哪怕是偏远山村,也大部分接通了互联网。穷人不用在受限与书店的图书容量和老师的视野,穷人必须要在精神层面有所改变。
只有这样,你行不了万里路,却可以先读上万卷书,至少多了几个维度能够不居人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