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在两周之内参加了两次辩论赛。
第一场:20200229 PAT俱乐部年庆内部辩论赛,中文,辩题“女A男D该不该在一起”,我是反方三辩。
第二场:20200307 PRO俱乐部对阵北京DTMC俱乐部,辩题翻译成中文“男女之间有没有纯友谊”,我是反方二辩。
第一场
俱乐部内部的比赛,反方拉了一个群。大家在其中说了说自己的观点,因为工作都比较忙,所以交流比较少,内部互相拆解观点的也比较少。群里比较冷清,属于放养型吧,一度怀疑我们是不是要弃赛了。
我们的对手,在他们的群里每天拆解辩论角度,辩题,很热闹。他们说要尊重对手,尊重比赛,进行了几次预演。
比赛的时候,我准备了好几个角度,但没有在事前演练过,所以超时了。当然也没觉得啥,赛前没有精心演练,赛后也没有复盘。这事就这么过了,全程不紧张,没有特别的感觉。
第二场
是俱乐部间的对决,也拉了一个群。开了至少三次会,刚开始我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角度,在讨论中,思维碰撞,团队长也积极地写了很多角度和观点。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稿子发在群里,其他的队员帮忙看并推敲观点和英文的用词。因为是跨城市和俱乐部的会议,我们在小群里共同的愿望是不能让自己的俱乐部丢人(集体荣誉感),所以每一个人都很认真,也很努力,也很团结,会互相看稿子和表现。
比赛在晚上8点半线上举行,下午4点我们开了个会,每个人把自己的稿子读一下,大家提一些建议。我的稿子读完以后,大家的反应是第二部分观点不太对,容易给人不好的感觉和走歪。这时候距离比赛还有3个多小时,我的稿子还需要大幅调整。比较困难,但我不能给俱乐部丢人,没有推辞。赶紧调整思路,修改稿子。其他的队友也在调整各自的稿子,大家都很紧张,也很忙。我的稿子写到6点多,在场上的时间只有2分钟,如何在2分钟内将观点用英文表达清楚,这是一个挑战。
从技术上说:
1. 前三位辩手只有2分钟,每个人说一个核心观点,让观众记住这个核心词。
2. 英语用词尽量简单。因为是大家的第二语言,太复杂的单词会让人懵逼,失去注意力。
3. 注意语速。线上会议,又是英语,太快的话观众跟不上。
4. 一共2分钟,还需要反驳对方辩手刚才的发言,所以其实给自己预留1.5分钟就好。
7点半之前进入线上会场,已经汇集了不同城市的近百名参会者,其中有不少我们俱乐部的会员前来支持。在我们之前还有一场其他两个俱乐部的辩论,每个人发言的时间控制得非常严格,到2分钟就关麦。
我开了静音,对着镜子和镜头练习。小群里有人艾特我,原来他们在会议视频中看到了我,在给我加油并建议调整镜头角度。
8点半,我们的辩论开始。我打开了手机计时器,首先反驳对方一辩的观点(反驳了2个观点花了20秒),再按照预先排练好的稿子说了一遍。说到最后,发现时间已经到了1分47秒。赛前练习过,知道结尾句比那两段重要;而且在这个时间点,完成比完美重要。直接跳过下面两段来到结尾。最终我的时间是1分53秒,没有超时。
赛制是按照《奇葩说》的赛制,由跑票数量决定双方辩论队伍的成绩,最终我们败给了正方。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很享受整个过程。
会议结束大概到了晚上10点,俱乐部组织了一个简短的线上复盘会议,大家分别聊了一下在这次辩论中感受到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家感受最多的是团队的团结,从刚开始群策群力地准备,到各位辩手的准备,到会员到会积极地参与,到最后的复盘会议,满满的都是团队的力量。
回忆第二场辩论,到现在我还是热血沸腾和兴奋。
收获
两场辩论赛,给我的感觉颇为不同。说说我的两点收获:
1. 一件事,只有“做”跟“不做”两个选项,没有试一试。第一场包括我在内,大家好像都只是在试一试,而第二场,大家都在全力以赴。而当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过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在一个团队之中,情绪往往会互相传染。积极的团队大家都会变得积极;如果一开始没有人积极,那就让自己做那颗“小太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