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2年游历44个国家,还不耽误工作,她是怎么做到的?

22年游历44个国家,还不耽误工作,她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 一双大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6-29 09:23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想过,旅行对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很多人在旅行和工作中间,画下一条泾渭分明的线。

旅行=轻松,工作=压力。

旅行=生活,工作=生存。

然而,有的人却能够打破旅行和工作的界限,从旅行中汲取高浓度营养,应用于工作中,快速成长为职场高手

这个人就是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她在人生最精华的22年里,游历了44个国家:从极寒的北极圈,到酷暑的撒哈拉;从富丽的帆船酒店,到穷困的印度贫民窟……

她把全世界的丰盛都融合到生命里,再转化成灵气十足的文案作品。旅行成为她的工作灵感库,推动她的职场生涯不断螺旋式向上生长。这一切,李欣频都写进了《旅行创意学》中。

图片源自网络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看到某本书,脑袋里叮的一声,突然亮起了一盏灯,照亮了你以前从未认识到的盲区,给你新的启发,新的指引。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如果你也是文字工作者,建议你可以找来读一读。常年写作的人,需要大量的灵感和素材。

可是灵感和素材从哪里来?旅行就是一个很好的途经。有深度、有创意的旅行,对我们的作用,是洗髓伐骨,是脱胎换骨。

李欣频的旅行,就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她把世界当做一本书,把旅行经历最大限度内化在身体里,再整理融合,输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字,最终成为广告界独树一帜的文案高手。

因为她是业界高手,做一个广告项目就能够得到很高的收益,所以她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本去旅行。她一年中,只有四分之一时间分给工作,另外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旅行。

这是一场良性的正循环:旅行→更好地工作→去更多地方旅行→更好地工作。

怎样做到将旅行转化为工作生产力,我从书里提炼了三种方法:

一、参加主题旅行,学到不同的“专业深度视野”

李欣频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她报了中文系教授带团的京都赏樱之旅。风一吹,樱花像雨一样,飘飘荡荡,落得满山满地。

面对如此胜景,李欣频却感到一阵恶心,因为作为广告文案,她看过很多去屑洗发水广告。她脑袋里想的是:“哇,这好像头皮屑啊……“

这时,中文系教授吟诵了一句诗:“一夜樱花雨,满城流水香”。李欣频深受震撼。

旅行结束后,她开始大量读诗,之后再写文案,字里行间就多了诗的韵味。比如她给“统一饮冰室茶集”写文案:

我们成立艺文馆,把诗人的沙龙搬进你手上的饮冰室,让你以大梦初醒的品茶感官,悟出刚摘下来、最新鲜的诗。

汲取旅行中有价值的部分,然后应用到工作中,这样做能够让我们的大脑更发达。

我们平时接收到的信息,存储在我们大脑的【神经元】中。不同的信息,比如声音、文字、图片,存储在不同的神经元。

当我们想要用它们的时候,【突触】会把连接起不同的【神经元】,形成一个网络。最终这个网络,就是你对某件事物的理解。

比如李欣频写“茶”相关的文案。以前,她脑海中想起的可能是:茶叶的样子、茶山、采茶女、气候、雨水。那么她写文案,就会根据这些关键词来组织文案。

而旅行之后,受到中文系教授的启发,她的神经元中存储了【诗意】这个概念。当突触把储存了【诗意】的神经元,和其他的神经元连接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她写出了不同以往的,诗意文案。写作功力又更进了一层。

作者建议我们,跟着不同领域的专家,参加各种主题之旅,譬如美食之旅、建筑之旅、古迹之旅、设计之旅……

主题跟你的专业有没有关系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每一种主题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刺激,让你长出新的神经元。

主题旅行回来之后,我们瞬间多出好几个半专家的身份,我们可以同时是美食家、建筑爱好者、历史学家、设计师……我们看事物的视角不是“焦点式”的,而是“散点式”的,五官感受瞬间丰富了很多。

二、享受旅行中“流”的状态,等待灵感降临

李欣频很喜欢在搭飞机和坐火车的时候,放空自己。她说“因为窗外的风景一直在流动,所以很容易进入一种‘流’的状态。”她的很多作品就在这样的风景移动中“流”了出来。

所谓“流”,是人在全然放空的状态下,不关心外在世界,只专注于内心活动。

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剧作家索尔金对此的解释是:“感觉自己进入了形而上的境界,确切感受到创意一涌而出,自己仿佛是个通道,是个‘创意的工具’。”

美国科学家为了研究灵感是怎么来的,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显示,人在走神时,大脑中负责解决复杂问题的部位,比如右额叶皮质,活动程度更加剧烈。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灵感不是苦思冥想得来的,而是在走神时蹦出来的结果。

我们在面对有难度的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卡壳”的时候。为了一份策划案,整整忙了两个星期,上司却始终不满意。周末也到公司加班。熬到黑眼圈都出来了,却完全没有进展。心情郁闷到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我们的脑袋经过长时间的脑力活动,神经已经紧绷到极致,这个时候不妨出去走走。即使抽不开身去远方旅行,也可以去楼下林荫道,去附近公园散散步,让自己放松一阵子,要知道灵感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就突然闪现了。

所以,我们丢下工作去旅行,完全不需要有负罪感。因为旅行会带来意料不到的新鲜想法,驱散我们在工作中积压已久的焦虑,让我们的工作有跳跃性的成就。

三、把旅行当做工作的奖赏,给自己每月两天奢侈造梦假

我们的大脑喜欢做有报偿的事情。玩抖音,手指一滑,就是一个新视频。玩游戏,轻轻一按,就杀掉一个怪物,得到金币。持续产生即时性的愉悦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沉迷于抖音和游戏的原因。

《大脑开窍手册》中提到:“在大脑许多部位中,都有专门对于‘有报偿’的事件作出反应的神经元。‘报偿’与主观的愉悦感有关,是指令人感觉满足的刺激,并且让人更愿意重复去做导致报偿的行为。

对于李欣频来说,旅行就是工作的报偿。

做完一个广告提案,等待客户反馈的时间,或者写完一部书稿,等到编辑审核的时间,她都用来旅行。得到反馈信息之后,又飞回来工作。有了旅行作为报偿,工作起来更带劲了。

当然,你会说:“我不可能频繁请假去旅行,就算做完了一个项目,还有下个月项目在等着我。”

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概念“每月两天奢侈造梦假”。高效完成工作之后,给自己放两天的奢侈假,来作为“梦想操练日”:

去心仪已久的居酒屋吃日料,在临江大酒店睡到自然醒再做个美容spa,去隔壁小镇泡温泉吃农家乐,看一场开心麻花最新编排的话剧……把这两天当做“未来美好生活的演练场”。

在我们熟悉的城市,玩一场陌生的旅行,把自己从习以为常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忘掉罪恶感、忘掉工作大过山的责任感。

毕竟,我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过上梦想的生活啊。不必等到退休以后,现在就可以开始!

李欣频打破了旅行和工作的界限,把旅行所见所得,转变成工作灵感源,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思维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文字工作者。希望大家都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迹天涯。

作者:埃及蓝,7年文案策划,每天读点故事签约作者,专注自我成长。提供自我成长、职场干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2年游历44个国家,还不耽误工作,她是怎么做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uu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