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厌恶压力,也不理解压力,殊不知,彻底消除波动和变化只会危害生命、生活、科学和智慧。所以压力不仅不是不好的,在某种情况下,他还是对我们有益的。
自然界,或者说生物界,通常同时具备反脆弱性与脆弱性,这取决于变异源(以及变异范围)的不同。拿人类来说,人体可以从压力源的刺激中受益(变得更为强壮),但以一定程度为限。比如,如果定期给骨骼施以一定的压力则有益于骨密度的上升,这一机制被命名为沃尔夫定律,源自 1892 年德国一位外科医生写的相关文章。
但是诸如盘子、汽车或其他非生物体则不具备这种特征,也就是说,它们可能很强韧,但并不具备内在的反脆弱性。也就是说非生物体,也就是没有生命力的物体,在压力下往往会衰竭,或者折损,鲜有例外。
早期还有一首情歌唱的就是一位头顶土罐的美丽女人,这种压力对健康的益处胜过增加骨密度的药。
你学习一种语言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在一个多少有些紧张压力的情况下,靠着用手比画和不断的试错学会了外国词汇——不靠设备,不靠字典,什么都没有。
离开一定的波动性、随机性,信息的连续交换,以及压力,就会带来伤害。衰老导致骨骼老化(骨密度下降,变得更加脆弱),就好像荷尔蒙只有单向的传导关系(女性在绝经期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正如卡森缇与其他致力于此类研究的专家所言,反之亦然:骨密度的下降和骨骼健康状况的恶化也会导致衰老和糖尿病,男性则会丧失生育能力和性功能。缺乏压力可能导致衰老,一个亟须压力的反脆弱性系统如果长期缺乏压力源反而会变得更加脆弱。
给我的启发是,正常状态离不开一定的波动性、随机性,以及压力。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是“危险当然有,但你不会感觉无聊,从来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