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有本名为《北大奇人怪招秘笈》的书,被书名所吸引,遂买,用时一天多读完。
全书以作者在北大求学和担任北大班主任期间,把相识的一些北大学生的学习经历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书中提及了“红衬衫作文法”、“放火烧数学”、“皮蛋必胜法”等一些方法,于己而言,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有三种:星号法、思维导图法和一题多变方法(可能称为“题根法”更适合一些)。
先讲个故事。
曾教过一个合肥五十中学生,很勤奋,一学期的数学错题本做了满满一大本,错题本上也用了三种颜色的记号笔,几乎每个图都是用直尺一笔一画完成。但100分的试卷,大多数情况只能得40分左右。为什么呢?自己思考很久,找到了根源——低品质勤奋,即思考的懒惰。
勤奋分为两种:低品质勤奋和高品质勤奋。
低品质勤奋主要表现为,上课时,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和错题进行Ctrl+C和Ctrl+V,一字不差地复制到课本或错题本上,复制完后,就将书和错题本搁置一旁,对知识点和错题不复习,不思考,潜意识里认为复制到自己的错题本或课本上,知识就属于“自己的”,这类学生所做所为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几天后,这些知识和错题差不多全还给老师了,下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仍然会犯错,而且错误的原因可能会和以前有高度的相似。学生再把这些错题抄到错题本上,反复循环。上述那位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况。
相反,高品质勤奋的学生,则会把精力最好、意志力最好的时间段,用来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这类需要集中精力进行大量计算的学科。而在学习效率较低的时间段,通过阅读语文、英语课文等不需要花费太多脑力活动的方式来使大脑得以调整休息,或者干脆做一些运动来缓解大脑的疲惫。这类学生会使用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点及时地巩固和复习。那么,该如何完成从低品质勤奋到高品质勤奋的逆袭呢?这儿介绍《北大奇人怪招秘笈》这本书中提到的三种学习方法。
方法一:星号法
某次考试结束后的场景
学生A:“这么简单,明明我会做,为什么刚才想不起来解法呢?”
学生B:“这道题我上次做错过,还抄到错题本上了,后来忘了看了,早知如此,就把那题看看了。”
学生C:“要是再给我几分钟时间,我一定会把那道题目解出。”
……
上述情况,说到底还是不够熟练,考试时间有限而且学生会比较紧张,不但要求学生了解知识点,而且要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
“星号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每看一次题目或书后,在旁边画个五角星符号“★”作为标记。(自己考研期间,也用过类似的方法,当时每看完一遍题目,就在旁边写上当时的日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作标记?
原因很简单,很多同学喜新厌旧,只愿学习新知识,不愿复习旧知识,复习旧知识不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
采用星号法,每进行一次复习,就多标一个星号,能起到类似于游戏中数学和升级的激励作用,让学生自己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多次复习后,一次次画着星号,知识点越复习越熟练,题目越做越得心应手,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水到渠成。
方法二:思维导图法
上课场景
老师:“同学们,一次函数这章已经上完了,我们来复习一下,请问一次函数有哪些内容呢?”
学生:“……”
学生大脑一片空白,回忆不全一次函数这章有哪些知识点,只知道如何解题。思维导图就是一根“丝线”,能够很好地把零碎的知识点连线成串,让其成为一个整体,由模糊变清晰。以一次函数为例,在白纸上画出思维导图。
画思维导图时,不必过于追求美观,但一定要自己总结,而不能照搬某些参考书上的思维导图,照葫芦画瓢,仅仅完成了知识的复制。没有经过思考的知识,永远不属于你自己的。画完后可以对照课本或参考书,查找自己遗漏的知识点。同时,可以在每个知识点的后面,再另附若干道经典习题,以后复习起来会更直观。
方法三:题根法
最早接触“题根法”,是在读张继海老师著的《初中数学题根》这本书中了解的,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锻炼学生一题多变的能力。比如:
如同玩魔术般,可以把题目不断地去变化,《题根》这本书里有很多不错的一题多变题型,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看看。
题根法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不断地去创新一些好玩的题目,这样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特别枯燥。同时也能逐步摆脱题海战术,把自己对题目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方法虽多,不用为零;每位学生都应该不断借鉴其他优秀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