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儿童教育心理学》的这一章节:对新环境的不适
一个新环境能够测试出孩子对新生活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如果孩子准备充分,他就会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环境。如果他的准备不够充分,那么在新环境中他就会感到紧张,这种紧张情绪会让他产生能力不足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力,使孩子对环境做出的反应不是客观准确的,即这种反应与环境对他的要求格格不入。换句话说,孩子不适应学校这一新环境,不能全部归因于学校教育的失败,还有可能是孩子没有得到充分的准备教育。
今年我班的开学比较突然,是我一个一个通知的,对家长来说,是一种欣喜,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地震,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立刻就要开学,也许有些同学还学了很久,正准备给自己一场旅行,有同学从没住过校,接到通知,就要住校,这个心理断奶期有点仓促。没有做好准备,自然会给新高一的适应带来许多挑战,这并不利于学生快速融入一个全新的班级体。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面对学业的压力,初高中的不同学习方式势必会让同学们拉开差距,如何面对这种差距,也是新生的必修课。所以我在帮助他们适应的过程中就花费了比较多的心力,我总觉得先接受再成长,最后再成功,这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们之所以必须考察新环境,并不是说新环境让孩子变得难以管教,而是它将孩子对新环境准备的欠缺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孩子每到一个新环境都在接受着对孩子准备工作的测试。
换句话说,新环境没错,错的是我们是否进行了恰当的准备工作,让这种陌生感与不适感降到最低。
时代在发展变化,拥有简单、纯粹的儿童时代的孩子不多,他们承受着属于自己的心理困境,这种困境束缚他们,很多时候还不被大人理解。这时候来到新环境中,需要我们做的就更多了。
首先,安全感。无论是老师的态度上,或者是老师的专业度上,都要给孩子们以安全,我并不赞成陌生的彼此,立刻以最严肃的状态相见,以最冷酷的纪律约束。因为这样,个别软弱的孩子直接会被这种样子吓退,自然会有强大的孩子适应各种环境,但他们也在意他们的老师是否足够专业,包括专业的教育态度。虽说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可是教育还是希望能够唤醒更多的人。当然,也不能对自己过于苛刻,尽力尽职尽智就足够了。
其次,讲规矩。规矩有助于孩子们在一个有序的轨道上运行,帮助他们快速建立秩序感,也是帮助他们适应的方法。已经拥有了前期的情感铺垫,让学生们感受到你的爱与专业。然后再用纪律用规矩来约束,你在奖惩时也容易走进内心,有点效果。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纪律带不了铁打的队伍,这一切都需要老师掌握火候,实施干预。
三、交朋友与守己心。如果有好朋友甚至只是认识的人在一个班里,适应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学会找到自己,慎独守己。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并教会他们如何用具体的努力来对抗焦虑,用成就感来抵消不适应。然后再有来自外界好朋友们的陪伴,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开足马力,向前冲。
当然,这也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还是有各种问题需要各种方案来解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