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值得是畅销书,也值得那么多人推荐,可以系统的学习养育男孩的要点。它简单、直接、易于阅读。
简易的方法和操作要领,无论你儿子是婴儿、少年还是青年,都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好父亲和好母亲。
书中讲到男孩与女孩发育过程,心理发展规律,这些中国与外国差别不大,这些完全可以参照的,并且在育儿过程中运用的。
我想谈谈不一样的地方。一是观念、二是习惯、三是时代变化。
这本书是由澳大利亚著名家庭专家,育儿类畅销书作家“史蒂夫•比达尔夫”所写,他写的畅销书《养育男孩》《养育女孩》《男人的故事》等,已被200万家庭所广泛阅读。
作为西方思想与中国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因此在习惯上也会出差差别,所以读这本书,需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想,去用。
观念
从这本书读出作者或者整个西方世界认为养育男孩比女孩难,是因为男孩的生理发育与女孩的差别,尤其是大脑架构和睾丸激素的作用。男孩更爱动,不善表达和情感运用,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等因素,所以被认为男孩更难养育。
我觉得这点跟中国不一样的观念,在我理解的周围,中国人养育女孩更费心思,当然这跟关注点不一样也是有影响的。在中国人观念里,尤其是农村,在女孩养育过程中的贞洁、容易被骗等等因素,让父母更为担心。
这也跟很多的思路有关,更多在意是自己的成果,而不是孩子本身,书中提到相关方法更多是在孩子身上,父母通过学习应用,成果在孩子身上。我们所担心孩子出现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早期教育来避免的。
在适当的阶段做适合的事,比如性、学习、与人相处、处理情绪等。
习惯
本书中习惯点提的不多,其中有一处教会孩子做饭,中西餐饮不同,同样做饭的程序,工具也不同,在运用时也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去修订。
时代变化
《养育男孩》在中国是2008年出版,作者写书会在更早的时候,到现在有十多年了,这十年变化巨大。有许多东西确实变化了不少,但是不是往好的去,这个未必。
书中提到当时社会许多父亲与儿子不同住,可能是因为工作等原因。时至今日的中国,改善的是作为父亲许多人参与到育儿的事进来,不在像以前更多是母亲在担这个责任,这是一种好的现象。
书中也在鼓励,也确实应该这样做,父亲在儿子成长的过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更重的“注意力缺陷障碍”,这种疾病很多是缺失父爱引起的。
现在的农村仍然不少留守儿童,上周一个视频感动网友,3个女儿在路口等爸妈回家,一看到车就撞上去,人称最有爱的碰瓷。
远离自己儿子的父母应该怎样养育孩子,这些需要父母关注的。这本书是提供一个不错的方法。
这是一本值得读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