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故乡这个字眼显然是有些陌生了,儿时的记忆模糊而又鲜亮,只是任现在记忆之手一遍又一遍地擦拭而在心底愈发鲜活起来。
故乡坐落在群山环绕的一处地方,地方叫做东渚镇环龙村的地方,据说是因为当年科举或是当年是供奉朝廷的缘故,才被赐名为“环龙”的,否则在旧时代但旧时代凡是与龙沾上一点关系是要不得的。村中本有一家祠堂,祠堂里有一块年逾古稀的碑刻,上面刻有家族的族谱,而非常不幸的是在经历文革后族谱遗失,祠堂也多次被毁坏,从那时起就断了香火。
当时吴姓在吴地是大姓,追溯到远古时候祖先本是春秋时期周公的第三个儿子,吴泰伯,到现在吴泰伯的后人还在吴地安定地生活着,但是由于族谱的遗失,我们这帮人竟然不知道家族起源从何而来了,不免有些遗憾了。
记忆中有一条河流,那条河流缓缓流过我的心头,汩汩流过我的心头,流过我的家门口,旧时候许多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条河流展开的,河的上方有一座矮矮的小桥,人们不知它是什么缘故,只见那座桥上身上刻着三个永不褪色的大字:环龙桥。结合以往一些传说,至今想来仍有些蹊跷。关于那桥我想起两个片段:儿时某日,我骑着一辆朱红色的小自行车,从桥上陡坡上急冲冲地滑下,从大约2.3米的桥上垂直掉进水里,然后庆幸我踩到了一块大石头,嘴巴竟然还能出声,于是就大哭了起来,旁边路过的邻居见状,赶忙跳进水里,把我像捞稻草一样从水里捞出来,现在回忆起来竟然没有丝毫的后怕,可能那时候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一个危险的存在。
跨过桥身,径直往前走,便是我家后院门口了,当时乡村流行大大的门庭,大大的门庭上写着:春色满园,后面写的是什么记不清了,只是想起来了后院好像是有一颗每年都供奉给我们桃子吃的桃树。前些年桃子结果正好是邻居家房子增建时,他们常常越过薄薄的瓦面来采桃子吃,那是硕果累累的果实红光闪闪,在阳光照射下,他们吃桃子时满脸酣畅淋漓之态更是尽在眼前呢,只是真是应了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院的东边一隅,有一片小小竹林,是当年爷爷亲手所载,如今要是还在的话年纪要比我还有大了,竹子当年很争气,长的很茂盛,有的甚至将一只手臂伸出了围墙外,幸亏这门庭上书:春色满园,后面可以接,春色满园光不住,但是也是这门庭,要是恰巧有些文化人途径此地,看到门庭和竹子,可能要偷偷好笑了,因为这不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么?
院子里面悄悄围着的,是拔地而起的两层高楼,据说是爸爸和爷爷两人当年徒手建造的,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加上吹牛式的自豪感在里面。楼房顶上直直翘起两处“飞檐”,像飞鸟一般高高翘起,逼入苍天高耸入云,顿生威严之感。
楼房前是一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儿时之于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阳台玩耍,遐想,于是,在我的印象里童年的岁月就是无穷无尽的不知所想何物的幻想与无拘无束的不知所乐何事的玩耍,这演变成后来就是我那充满荒诞想象力的大脑和我那不喜欢被死板束缚渴望自由的不羁性格。当然这是后话。而今的我再也没有找到过儿时的那个感觉,都是往事随风,看来是真事儿。但我却又时时想起时时忘记,在琐碎的世道中和混沌的人世里任时光洪水猛兽般的扑面而来,我似乎又领悟到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领悟,就像什么都不曾发生和存在。
村中的人们淳朴而热情,这长期以来农村的传统观念有关,“远亲不如近邻”“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些流传在民间的俗语,是最好的写照。我家的邻居是一家按辈分来算年纪都要比父亲,祖父小一些的和蔼的一家人家,我常常会去邻居家玩耍,邻居也非常喜欢小孩子,几乎每次去都会留我吃饭,而且每次我都会毫不客气的留下,那时候还不怎么用电话,要告诉俺爸俺妈我不回去吃饭了怎么办?便只要隔着低低的围墙朝围墙那边喊去:“吴昊今朝阿拉尼窝里吃饭哉!弗回转来哉。”围墙那边也会传来一阵爽朗的回答声:“好格,好格,早点回转来哦昊昊。”回答的人是我八十岁的太奶奶。
村里要是发生什么纠葛,八成会被村民们立马拉开,说道:“吵啥格事情咯,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格,有啥格事情弗好大家商量商量嘎?”争吵声也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平息了,本来也就是因为一点自家菜地的蔬菜一些自己桑树的桑果自家院子中的鸡鸭,所以讲开来了,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大事。即使是再大一些的事,大家都只是当作笑话笑笑,没有多少人会在意,只有那么几个农村的妇人把这些当做生活的谈资调料,在那个没有八卦的时代,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应该就是属于那时候村里面的“闲话中心”的大事件了罢。
村民们淳朴又善良的形象也就这样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永不磨灭,天空不死。
故乡是一个梦境。正如桃花源的美妙一般,武陵人不复得路,出去了就找不到了,故乡就是这样的。似乎在伸手触手可及的地方,却又永远触及不到,又触及不了。羁旅和漂泊的情怀促使我们走向远方,而对故乡越来越深切的情感又敦促我们常回家看看了。旅人走的再远也要有个发源地,有一个根系。
但是无一幸免的是,城市化的脚步也轰隆隆地驶向我们村庄,也使心中的梦愈发珍贵和迷蒙,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城市化是好还是坏?羊肠小道,古老房屋被拆除了,百年大树,十年学堂被摧毁了,青青池塘,蓝蓝天空不见了,农田被征收做成了公路,村人们在没有多少相聚的机会,城市会的陌生感,将村庄气息一扫而光,无拘无束的乡村瞬间变得跟城市一样谨慎起来,人与人交谈时互相咂耳,不知是追赶时髦还是和乡村划清界限,表明自己是一个低声说话正经的城里人,但是你们不知道,原来人与人之间大声说话爽朗的笑声是多么可爱和不着痕迹,像是现在城市都在追求也追求不到的“人文气息”和争相创建的“生态城市”,就在十年前你们身上你们怎么不知,岁月使你们忘记了你们当初模样。
思绪走进了一个窄窄的胡同,胡同两边矗立着高楼大厦,慢慢走慢慢走,尽头却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发出了耀眼白光,我伸出双手去触及,却发现它却离我越来越远,总是离开我的指尖一个小小光点的距离。
“一切一切,老屋,童年,伙伴,油菜花,那是热情的村人和树。”
····
我终于要和你说再见了,童年的生活一步步地向我们逃离,像是坐上了过山车,我们的心头,脑海,生命中起起落落,忽高忽低,纵影而去。
几年以后,当我们再次回首望望那段岁月,那片故乡,家的载体故乡的载体岁月的载体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记忆中美妙的童年也不会再次归来,但是我们心中的美好从未消退,反倒因为岁月这双大手的打磨渐渐光滑,圆润,晶莹剔透,也因为种种后来的经历愈发的珍惜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再见不是再也不见,即使我们漂泊的再遥远,空间上时间上即使再也回不去当年,但是无数的前人向我们轻声诉说:心之所系,就是故乡所在,便是家的所在,这个家,这个故乡,我们从未丢却。一直完好无损的保存在我们记忆深处,多年以后,再次回忆,只是满满当当的幸福。
这个梦不会醒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