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赵建先生对当下银行的剖析,甚为感触。商业银行政策化,旨在疏通宽货币挣脱流动性陷阱,转移到实体经济尤其民营经济手中。要钱给钱,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至近年低点;要监管松绑,连拨备覆盖率都可以下调,不良容忍度可预见随之下调也是应有之义。但真的能通过商业银行表内贷款营造宽信用的气氛吗?
商业银行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它的本质:商业,它本质上是一家商业企业。商业银行现代化就应遵守巴塞尔协定,遵守商业规则,在市场中自由经营,体现商业银行的三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在经济下行周期甚至可以说经济衰退周期,民企信用风险频发(即使民企佼佼者在债券市场中的违约也洗是司空见惯,何况中小微民企),强制摊派小微贷款指标,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其一,政府与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背离市场经济,扭曲的了银行的市场化和现代化,导致银行的行长以政治正确为职业导向,缺乏甚至乎基本的商业银行经营知识和理念(部分看不懂企业财务报表),毫无银行家气质,更加没有银行家精神。本应以市场化手段创新普惠金融释放市场流动性,而今却只能政策匡扶。恶性循环。商业银行早已沦为政策所豢养、染指刚兑画地为牢、不思创新与进取的中年油腻男。
其二,商业银行政策化最近的的参考是08年的四万亿,巨量的信用创造,银行抢资产,为数众多的高风险资产也被纳入表内信贷。这之后的不良贷款潮至今仍在发酵,直接导致不少商业银行其后收缩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打压风险偏好。前车之鉴,银行人感同身受。
事实上不良贷款的处置十分艰难。大部分无法通过清收完成,诉讼几年最后又是执行难。利润核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甚至要财政部备案。此外不良贷款在拨备覆盖率直接影响一级资本,进而使资本充足率承压,再想信用创造业务有心无力。所以要想银行克服不良贷款恐惧,轻装上阵,恐怕要配置的不是一星半点的窗口指导,还需要系统性的制度,就一条执行难尽管多年努力仍然未能成功提升效率,现实很多无奈。
商业银行更需要市场化的改革,现代化的深入,自上而下的技术与市场兼备的专业人才,敢于创新,科技赋能克服市场风险,同样可以市场化手段为中小微企业服务。
而化解当下资金空转的困局,高风险当然需要匹配相应追究高回报的资金,债权融资其实并不适合,而股权融资却是大有可为。
事实上,虽然最新的社融数据显示银行表内融资对实体经投放有所提升,但是占比较大的仍然是票据类。票据类金融工具期限短、保证金缩窄敞口,为风险偏好低的银行所青睐。然而此类资金只能作为企业的流动周转资金,不能作为资本支出用以再生产提升产出,对经济的增长在供给侧显然未能很好地匹配。
股权融资长期投资期限,能为企业所利用扩大再生产,中长期限内不需要顾及债务本息清偿的负担,集中精力发展业务。度过经济此轮衰退期和债务周期,经济一旦复苏好转释放利润,提升公司价值,当是融资方和企业方的双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