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小人物艰难而自由的梦想之路 (开篇辞)

一个小人物艰难而自由的梦想之路 (开篇辞)

作者: 劲讲沟通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21:05 被阅读0次

    我喜欢跟着感觉走,我喜欢内心的生活。

    这个公众号的开通,承载了我数年来的探索、艰难、执着、希望和梦想。

    我,刘宗劲。

    1989年,我从四川省梁平县(现重庆市梁平区)考入了中南财经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四年大学,对“贸易”没有什么感觉。1993年大学毕业时,因为银行“钱多”,遂进入了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工作。

    最初几年,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我对银行的工作非常满足。

    但后来慢慢发现,即使我努力乐在其中,我的个性和才情都和银行的整个工作环境格格不入。由于自己属于典型的文科生,所以,对数字不敏感,而且排斥──即使曾经做过几年会计科科长,至今我也看不懂一张银行会计报表。

    当然,最让我冒冷汗的还是在国际结算科工作的半年。因为不熟悉专业英语和国际结算业务,每天的工作状态相当狼狈。以至于一位女同事无不嘲讽地对我说,“你根本就不适合在银行工作,最多适合在政府机关混一混!”

    人生艰难之时,我想找寻有意义的事情去点燃生命。

    一个念头开始潜滋暗长并逐渐强烈:我感觉自己适合到大学教书,我要通过考研重返校园!

    从1998年到2001年初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天下班后就在街上吃点快餐,然后匆匆赶往离单位和宿舍都很近的母校教室上自习。

    后来找财大老师借了一张空余的饭卡,周六周日就在学校食堂用餐。有一次为了换换口味我吃了一大碗面条,刚一吃完,两个生理反应同时袭来:肚子很胀,肚子很饿,因为里面没有多少油水。

    还有许许多多的夜晚,在返回宿舍的途中,我骑着那辆破自行车,打着雨伞在风风雨雨中一路颠簸……

    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单位──教室──宿舍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内容。

    2001年1月15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最后一天。当我走出考场的时候,两年多的欢乐和痛苦,两年多的执着和艰辛,化作无法遏制的泪水,夺眶而出,然后仰面长泣……

    那一年,我31岁。那时一直单身。

    2004年9月,在省级国有商业银行工作11年之后,我如愿进入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当我真正开始博士生学习生涯时我傻眼了:经济学根本就不是我的兴趣所在。现在的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偏重定量分析。为了规避数学难题,我最终选择了经济学中可以不涉及高等数学的“农村征地制度”作为我的博士论文选题,并顺利毕业。

    读博期间,我发现我对经济学并不感兴趣,倒是对不含数学的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这类学科很感兴趣。所以,博士毕业前半年,我求职简历的“应聘岗位”一栏写的都是“政治学与公共管理”,但因为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基本上没有学校愿意接收我,直到临近毕业的前一个月,我一直没有找到接收单位,茫然和落魄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四处求职奔忙的火车上,碰到一位大学老师,听了我的求职遭遇,他建议我去高职院校,因为大专的经济学教学不会涉及高等数学。于是,2007年6月25日──距毕业离校仅差几天时间,我顺利通过了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面试,这应该是我求职艰难的生动注脚。

    在银行,曾经有好几个同事这样对我说:“在工行,你完全被埋没了。”对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有强烈的感觉,我总觉得我以后会很不错──虽然,我自己也不知道,以后我到底会怎样的“不错”。

    我的“不错”是到了顺德职院以后发现的。

    我发现,对于学术研究,我兴趣浓厚,而且悟性较高。由于身处教育环境,我对教育学本身产生了浓厚兴趣。2009年12月,我又出于个人志趣,进入了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三年期间,累计在厦门大学呆了一年。

    在那里,我快乐极了。

    大学教学,更是我的挚爱。

    讲授《财政与金融》时,收到一封学生邮件,她在信中称赞道:“您是我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中遇到的第一个让我真正感受到什么是教育的老师。”

    2008年,那年上半年我所在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完全凭直觉和兴趣,朦朦胧胧地认为我可以开一门与“沟通”相关的课程,同事采纳了我的意见,当时压根儿没想到,这门课将会彻底改写我的人生。

    人际沟通的本质是与人相处。与人相处的学问,排在人类所有学问中的前面。因此,这门课程对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意义不言而喻。

    至2016年末,我已经系统讲解了沟通课程69遍。目前我对人际沟通的理解和阐释自成体系,内容成熟。由于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讲课(培训)特别容易引起共鸣,深受欢迎。

    2010年5月的一天,根据校内外对我沟通课程的反馈,我内心迸发出了一个心怀天下的灿烂梦想:我将通过我的沟通传播,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民的文明进程。在2014年6月出版的专著《高情商:打造你的个人魅力》中,我表达了这个简单而激动人心的梦想。

    由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出具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中,在本校2011届毕业生认为对个人成长最有帮助的前10名老师中,我名列全校第一名

    2015年9月,我被学校评为首届四大“金牌教师”之一。

    2016年12月24日,应邀在广东省管理创新和发展研究会2016年年会上作了题为《管理的本质是沟通》的演讲,尽管演讲的时间只有半小时,但听众(包括企业家、广东省各高校教授以及广东省相关行业协会的会长)的反馈用“反响强烈”来形容当不为过。在工作午餐上,某著名高校的一位教授甚至对说我:“听了你今天的演讲,我至少会激动三天”。

    其实,这次演讲,之前一个晚上我只用了1个小时准备PPT。为什么用这么短的时间准备能达到这种效果?这源于我八年多以来每天念兹于心的、持久的、细致的积累。

    因为家庭的一些特殊情况,2007年离开武汉来到顺德时家人没有随迁,近年来我一直独居顺德。毫不夸张地说,讲沟通课程八年多以来,除去睡觉,我生命中70%左右的时间都在以日耳曼式的精细,孜孜不倦地沉溺于一件事情:不断精雕细琢我的“沟通”教学内容。

    “没有一次经历会白费,没有一声叹息不留下回响。”这充满时间意味的八、九年,那些光阴中微尘般的人和事,不断给我阅历,不断赐我顿悟,让我得以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沉思翱翔。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人际沟通的探索,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近年来,那种内心深处夜不能寐的对人际沟通的热爱,让我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可能就是这个世界的宠儿。

    因为受恩于这个社会和时代,我终于发现了我自己。我发现:对沟通的理解和阐释,是我与生俱来的潜能和天赋。

    我对沟通的理解、阐释和传播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很多人,因篇幅所及,摘录几条如下:

    “以前总会碰到一些人在聊天的过程中莫名其妙地生气,有时我并不明白为什么,听了您的课以后,才发现人与人的沟通有这么多的小细节和大道理!”

    “老师您给我们讲的每一个话题,我都会有一种被您的话点中的感觉,也越发让我思考,我做到了吗?我有没有这样做?在生活中,我还有哪些没做好?”

    “上了您的课之后,之前还在纠结的事情,会突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您讲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有道理,让我不由自主地去由着您的思路思考下去,从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产生了影响。”

    “您的课程实用性太强,可以说今天学了今天马上就能用,并且能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真的会跟以前的自己有非常大的改变,现在觉得整个人都开朗了很多。”

    但是,我非常清楚地明白,在大多数人眼里,我的梦想,只是一个小人物微不足道的乐观坚持而已。

    毕竟,现实强大而坚硬。

    比如,2014年初,我曾经专程前往宁波和南京,为梦想寻求项目合作,受尽了白眼和冷漠。又比如,这些年以来,和众多朋友谈及我的梦想,有的支持,但更多的是调侃、不屑甚至嘲讽。

    我笃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带着使命而来的。每个生命都有自身的光芒。

    所以,在众声喧哗中,我只能一步一步向上爬。

    我希望,今生一世,我不凡俗,绽放如花。

    2016年末,来自会计专业的叶韵仪同学在听完我的课程以后,借用一句话手书赠我: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如果没有,

    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

    ──To Dear Mr. Liu

    那一刻,我,无比动容。

    从今天开始,“劲讲沟通”通过同名微信公众号、同名简书、新浪和人民网微博等社交媒体同步传播。公众号、新浪和人民网微博每周一、三、五发布三期(每月偶尔会在“劲讲沟通”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人际沟通真人秀视频──恰当的时候,我会在相关网站直播“劲讲沟通”)、简书每周一期(系微信公众号每周三期内容的集合)。“劲讲沟通”总共有18个话题,分别是把握丰满的人性、学会自我介绍、学会赞美、学会批评、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示弱、学会倾听、少抱怨多感恩、学会微笑、学会和陌生人说话、学会回应、学会拒绝、学会迎合、学会道歉、学会表达、学会记住别人的名字、学会幽默、学会真诚等十八个沟通话题。每期讲一个我亲历亲闻的沟通小故事,涉及一个沟通话题。

    如果此简书引起了您的共鸣,那就转发朋友圈吧。因为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在为您想要的世界投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小人物艰难而自由的梦想之路 (开篇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bi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