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男朋友读过之后很喜欢推荐给我的,腰封上浮夸的印着“一本描写友谊及人生的史诗巨作”,我当时就想到了《追风筝的人》,我不相信有哪本书能够超越。
花了5个小时,算是一口气看完了,很久没有一口气看完过一本书了。我不是一个会评判书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人,读书只是放松,所以只以业余的角度来欣赏。书中写的是一对闺蜜,塔莉和凯蒂,从少女时期相识,两个人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选择,经历人生种种选择和挫折,分分合合三十年的相伴,直到经历死亡。作者应该也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全文是和作者个人经历相似的时间跨度和职业,写的也很细节。全文由人生中的一个个事件按时间顺序记叙组成的,一个个矛盾一个个解决,没有什么悬念,没有什么遗憾,就像一个家庭电视剧一样温情,圆满。
凯蒂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她最后也放弃了自己的写作梦想照顾家庭,温柔细腻。塔莉从小被母亲一次次抛弃,一生被欲望控制去追求事业,勇敢决绝。
跟我男朋友一样,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想到我和我的朋友,不同的是,我认为我以后肯定是凯蒂那样的人,我男朋友则认为我像塔莉,可能我现在的状态就是努力去追求欲望,而我最好的朋友,她不止一次的说过,她的梦想就是以后做一个家庭主妇,相夫教子。
我依然记得我和杜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初二开学的第一天,已经十一年了。我是那个从镇上转到县城的姑娘,从小学到初中都当学习委员当班长,是老师的小红人,管班里自习课的纪律,代班替老师上过语文课,初一还在跟男同学在班里打架,上升旗台领过奖学金,但是外婆告诉我,城里的孩子和乡下不一样,不要惹事。上学第一天在教室外面排队集合的时候,一个短头发的女生来晚了,火急火燎的插到队伍里。第一节课件,我带着好奇和担忧,观察着城里的同学,不知道他们会有什么看不起我的表示以及什么样的坏心眼。同桌是班里最胖的女生,她的性格跟她的样子一样,软绵绵的,没怎么讲话。正在我发呆的时候,那个短发女生来到我的桌子旁,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我楞了一下,带着很重的方言味,说:坐,坐我这。三个人挤在一张长凳上,聊了什么都忘记了。后来她把我介绍给了她的好多同学,我穿着土里土气的衣服认识了她的朋友,而我的朋友只有她。第二学期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了,我们放学一起回家,在分开的路口,我总要拉着她聊天,外婆的警告让我变成了一个腼腼腆腆又有些畏首畏尾的女孩,但是在她面前,我还是带着男孩子气的嚣张少女。
我们一直在一个学校,初二一个班,初三隔壁班,高三一个班,大学四年都在一个宿舍楼,直到毕业,她去了北京。我认识了那么多人,但是我还是像凯蒂对塔莉一样,佩服她,羡慕她。她是一个很有办法又能让人放心的人,我有什么烦恼,她都会给我方法,我是一个实践者,但不是一个思考者。她热心自信,陌生人会因为她的热情喜欢他,领导老师也会因为她的自信而注意到她,欣赏她。她毕业的时候,好几拨人送她,临走时候,送她的男生都哭了,而我是继续本校读研,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自己被留在学校。她在自己的学院自己的班级叱咤风云,人气很高,跟她一起走在校园里,那么多人熟悉的跟她打招呼,隔着老远叫她二哥,我认识的人也很多,平平淡淡点头点赞。我喜欢看书画画,她到大学毕业还是看几页书就能睡着。她看起来活力满满,风风火火,但是她总在说自己很累,闲下来的时间就在休息,睡的很早,起的很晚。而我是一天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早起晚睡。她有好多闺蜜,多到让我嫉妒,我只有她一个。我们各方面都不相似,但是我们又彼此喜欢。毕业的时候,我真担心没她可怎么办,我那么依赖她,但是日子还是这样过下来了,而且我们两以后都没有机会在一个城市了。有时候我想古代也挺好的,一辈子也不会出远门,朋友和家人一直在身边,生活简单得一眼望得到头。
一年也见不到几次,电话也打的不多,但是只要她回西安,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去见她,遇到她的时候,我还像一个问题少女,多少抱怨和多少困难都倒给她,一点都不会怀疑的等着她替我判断帮我出主意。
平凡少女的青春,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我们没有一起逃过课,一起参加疯狂聚会,一起经历过失恋痛苦,甚至没有矛盾没有争吵。但是在相伴的岁月里,了解了对方的生活,认识了彼此的家人,记住了彼此的习惯,理解对方的每一个选择,能体会对方每一次难过。
友情真好,让人感到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