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杏花春雨江南

杏花春雨江南

作者: 三丁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00:06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初春二月,杏花开时,大江南北,平原山川处处传花信,春雨伴东风,飘飘洒洒,润物无声。杏花、春雨相伴,成了初春醉美的风景。

      杏花和春雨,因为生在江南,这块美丽富庶,才子佳人辈出土地,更多了许多诗情画意,无边风流,“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时伤怀,引无数才子竟折腰。

        王清铭先生《杏花  春雨  江南》一文,从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入手,至画家吴冠中先生 “骏马秋风冀北”新句、 李可染先生的“杏花春雨江南”水墨画作,又用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的佳句,把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是感情的寄托,那种像磁石一般具有向心力的情怀,徐徐的展开在我们面前,令人悠然而神往。进而,又引用宋元名家“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名句,对比观看现代《小城雨巷》的舞蹈的感受,用诗化抒情的语言,把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那种感时忧伤、思乡伤怀和诗意情怀,描述的入骨三分,引发共鸣。再用余光中先生的话,把这种对古典文化的隽永情怀,升华到了人生幸福滋味,意境绵绵,回味无穷。

      先生才思贯穿古今,借耳熟能详的诗句,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浸润在中国人血脉里,忧国忧民、故乡情深的情怀,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感染力,表达的淋漓尽致。在引发共鸣的同时,又赋以深深的思考。国家民族进入了伟大复兴的时代,在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受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化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座座高楼平地起,钢铁洪流滚滚而来,许多人已经疏忽“杏花春雨江南”的传统情怀太久,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沦为工业化的配角,被淹没在社会的角落,长此下去,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生命力,发展失去永续的动力。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物质如何丰富,都不能忘记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都不能忘记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忙碌的生活里,为身边的美景放缓一下脚步,在“杏花春雨”的时节,暂时离开繁华喧嚣的生活,背上背包,去“江南”走一走,看一看,在探寻内心那份怀恋与诗意的旅途中,找回人生中来自精神深处的那份自然和谐的幸福。

相关文章

  • 杏花春雨江南

    江南无疑是美的,但那是指具有古典气息,烟雨蒙蒙的苏州。江西是鱼米之乡,虽说得了个江南的名号,可在这里,几乎见过杏花...

  • 杏花春雨江南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里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

  • 杏花春雨江南

    陈幸同,周雨,四月,江苏无锡。 杏花,春雨,江南。 看似没有什么关联的人、时间和地点,凑在一起就可以让人想起那些美...

  • 杏花春雨江南

    我用题目,很少会完全的切题,只是有一个意象在心中,信手拈个近似的名头来。 我还不知道杏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在古诗词里...

  • 杏花春雨江南

    风入松 · 寄柯敬仲 元 ...

  • 杏花春雨江南

    纸上蜡花香 蜡上雨花绽 袅袅雾中檐 梦萦江南乡

  • 杏花春雨江南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江南美。 由古及今,不少诗人画家描写江南,赞美江南,以诗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怀。江南...

  • 杏花春雨江南

    最喜这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下着雨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湿润柔和的气息。密密匝匝的雨儿细细地交织着,...

  • 杏花春雨江南

    《人面桃花》— “杏花春雨江南,灯灰冬雪夜长”。于是,秀米就靠在哪儿静静地死了,不管是被人劫走到了花家舍,还是被男...

  • 杏花春雨江南

    杏花是几月开花呢,我没想过,春天吧。在江南的春雨里,若能有幸看一眼此间的杏花,自然是极好的。 我在画上见过杏花,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杏花春雨江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ee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