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上面说:“坐在圣贤面前的有四类人:海绵、漏斗、过滤器、面筛子。海绵照单全收;漏斗,边进边漏;过滤器,滤走了酒,只流下酒糟;面筛子,筛除了粗面,得到了精粉。”我们在学习时,究竟应该做哪一种容器?这是每一个读书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海绵
这种人学习照单全收,别人教什么就学什么,但中间没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教的人所教的内容是不是全对,是不是符合逻辑,值不值得去学,需要自己不断思考,然后提出问题,最后寻找答案去验证问题。如果只有照单全收,这是缺少自我思考的能力。
2. 漏斗
边进边漏,一边听取知识,一边忘记知识,边听边忘。如果做错事情,别人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忙,但自己总听不进去,别人讲完,什么都不记得,遇到同一个问题,还是会犯同一个错误,听了等于没有听,学了等于没有学。
3. 过滤器
滤走了酒,只流下酒糟,比如,学习一本,一般来说一本书只有20%是核心部分,我们只要将这20%的重点内容弄明白就可以读懂将这本。可是对于过滤器来说,过滤掉那20%的重点内容,只留下80%相对不重要的内容,这样会造成主次不分,永远都学不到重点。
4. 面筛子
筛除了粗面,得到了精粉。这种人跟过滤器相反,读完一本书,重点掌握了20%的重点内容,将80%不重要的内容筛走。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很有限的,只有将时间和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这样才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我们需要努力做第四种人,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