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21复习
【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白话】樊迟跟从孔子在舞雩台下游玩,问到孔子说:“斗胆向您请教增德、去恶、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啊!把事情先做好,然后自然有得,不就是增长德行吗?攻治自己的过失,不要攻击别人的过失,不就是去恶吗?一时的愤恨,不考虑自身的安危,甚至连及父母,不就是惑吗?”
舞雩(yú),舞雩台,台名,又称雩台。鲁国求雨的坛,位于现在曲阜市东。《南齐书志第一·礼上》载“建武二年旱,有司议雩祭依明堂。”《周礼·司巫》中记载“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也称舞雩。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巫为舞,故称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
《论语·先进篇》:“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换上春天的服装,(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家。
“崇德”,钱穆先生注释为“行道而有得于心为德。崇德者,以德为崇,略犹《中庸》言‘尊德’。”南怀瑾先生用很通俗的语言将其解释为“就是薰陶、改善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德性慢慢崇高伟大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要如何修养自己的人格。”
如何修慝?慝,恶之藏匿于己心。修,治而去之。专攻己恶,则己恶无所匿。《论语·卫灵公篇》第14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说:“重责备自己,而轻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
何为惑?《说文解字》解释为:惑,亂也。亂者,治也。疑則當治之。古多叚或爲惑。从心。或聲。可见,惑是一个形声字,其本义:疑惑,分辨不清。心或此或彼,所以疑惑,糊涂了。
“辨惑”,钱穆先生的注释为“惑,心有所昏昧不明。辨惑者,辨去其不明,略犹《中庸》言‘道问学’。”
“忿”,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悁也。忿與憤義不同。憤以气盈爲義。忿以狷急爲義。从心。分聲。敷粉切。十三部。
崇德、修慝、辨惑,是儒家修养心性的主要项目。
在生活中,我们要去做一件事情通常都会去想得失,去想我做了会有什么好处、什么收获,如果有,就会去做,如果没有可能就不会去做。甚至是要求要有回报才去做。
人贵自知,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想进步都难了。因此,我们读书、工作,要回到自身、回到自心。遇到问题,不说别人,只说自己。
学习本章的意义在于:一要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收获自然会得到。二要常常自我反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小不忍则乱大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