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83岁都属于老年的范畴。人们对一个83岁女人的预期是面容苍老,语速缓慢,不必也不会再去参加与社会公共生活,它会出现在一个舒服的角落。晒着太阳给孩子们讲讲往日的故事。还有的人生活不能自理,还要靠儿女们的照顾。
前段时间,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美国科学家席薇亚•厄尔的经历,看完之后,我深受感动,现把她的事迹分享与大家。
席薇亚虽然今年已经85岁了,但她完全没有要安稳度日的计划。
“深海女王”是潜水员私下对席薇亚的称呼。这并不是一个含糊的恭维,而是对她最精确的定义——作为一位女性科学家,她既拥有征服科学世界的王者雄心,又将其付诸行动,取得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成绩,最重要的是,暮年的“女王”,还在继续征战。
2019年4月,她为了报护海洋的活动来访中国。历经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连续近16个小时的密集工作。与她同行的年轻助理几乎都累倒了,而她却依然精神抖擞。
在海洋世界里,席薇亚不仅是一名探险者,而且还是一位资深的海洋科学家。一名致力于海洋保育的写作者和演说家。她创办了数家与潜水相关的企业,研发帮助深潜的技术产品。
美国杂志《纽约客》这样形容这位女科学家:希薇娅具有标准商业般的笑容,咋看上去,她就像是最标准的淑女,苗条、标致、有教养,让人误以为这是一个温柔的美国甜心。但与她共事的人知道,她是最为强悍、最有力量、最具魄力的潜水家。她近8000个小时的深潜经历,绝大部分是在高度危险的状况下完成的。她有时甚至需要靠一个人的力量与困住自己的鲨鱼搏斗,摆脱死亡威胁,这是绝大多数男性潜水家都无法企及的水平。
席薇亚娅可以在深海解开揽索保护,在无揽状态下,在海床上自由上行走超过两个小时。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男人还是女人,而是一旦认清自己是一名职业科学家,就不要期望获得额外的照顾,也不要去刻意逞强,做一名科学家,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我从不期望女性身份给我带来便利,我也不希望因为自己是一名女性,就享受某种区别对待。我是一名科学家,这才是对我的定义。”
站在“女王”身边,你会很快感受到这种强烈的紧张感,与席薇亚在一起时,工作人员会使用倒计时器计时。她的每一分钟都是精确计算过的。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只有在剪头发的时候才会允许自己在白天睡觉。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她也仿佛在追赶着一个看不见的截止日期。

“我不允许自己感到绝望,对我来说,绝望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我还没有资格放弃。”席薇亚说,“我的母亲第一次学习下海潜水时,已经81岁了,当时她对我说还等什么呢,我可得快点学了,这是我的信念——我们已经错过了太多时间,但好在我们还有时间。”
多年来的大部分时间,她不是在海洋深处,就是在赶往海洋的路上。她开玩笑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还需要氧气呼吸,她更想居住在深海,一个人自由自在……
无独有偶。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又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一辈子笔耕不辍,直到105岁去世。
看完了她们的经历,我到底被她们的精神折服了。一个80多岁的耄耋老人,还在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工作,不停地研究科学,不停地写作。从她们的身上。我们学到更多的是精神,一种永不服输,永远积极向上的精神。
而我们现在有些人,五、六十岁就感到自己已经老了,就开始养老了。和这些永无止境、积极向上的科学家相比,我们有什么资格不进步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