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我内在的两极化,皮尔斯提出了一对两极化特质:赢家和输家,以此诠释每个人内自我内在的冲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赢家的自我往往表现出强大、占有欲、排斥的姿态。在接触循环的过程中,人们的能量被激活后,从行动阶段到接触阶段,甚至到撤回阶段,人们都常经常会被固着于强大的一极。而作为输家的自我,则表现出弱小、无力与被冷落的姿态。在休息时,或者在感觉、感受的状态时,人们进入弱小的状态。这两者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
我们可以看到,从知觉阶段到识别阶段再到动员阶段,很多时候人们是弱小的,也就是从休息到能量激活的过程,很多时候人们处于一种抑郁的状态,且通常活在过去。能量被激活以后,在消退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接触阶段,人们是强大的,处于焦虑的状态。这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在对来访者开展心理咨询时做出很好的评估。即在评估的时候,先看来访者在体验循环的哪个阶段受阻,再看来访者具体的抗拒模式和未完成事件。这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格式塔心理咨询的评估过程。
如果心理咨询师看到来访者被固着在两极上,那么应该做些什么呢?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澄清两股对峙力量之间蕴含的潜在意义,并让其在接触过程中进行自我的内在整合。例如,一位正准备考研的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中不断责备自己懒惰,没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有时候还赖床。同时,他很羡慕那些能够专心复习,每天都能够按时打卡、早睡早起、勤奋复习的人。在来访者的表述中,心理咨询师看到此刻他自我内在的冲突,一个是自律的自我,一个是懒散的自我。这两种不同的声音都指向了来访者自身。所以不论自律的自我,还是懒散的自我,他们之间的冲突与争执,其实都是来访者自我的需要。自律的自我告诉来访者要好好复习,全力备战,为自己能够考出好成绩而努力,它象征的是来访者的期待、希望和骄傲;而懒散的自我则告诉来访者要好好休息,注意身体,希望来访者不要不停的忙碌,不要对自己那么苛责和严厉,希望来访者好好照顾当下的自己,它象征的是来访者当下真实的体验和对于自我的呵护。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经历着这两个小人儿之间的斗争,当一个人心怀期待时,比较就会悄然而立,其比较意识如果持续下去,压抑和不满就容易滋生,进而内在自我冲突的序幕拉开。更无奈的是,内在自我的比较很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而变得更复杂难解。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原本带着激励的意思,却不知何时起被错位的解读,成了孩子们集体排斥对象的代称。
在接触风格上谈到的两极化,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陷入一种固着的状态。例如,一个人如果在关系中习惯过度听从或控制、很难面对分离,在格式塔的接触式模式中,我们便认为它处于融合的极端化表现,即无法接受分离。有这类认知的个体在经历融合和分化时,往往会形成固化,无法保持两极之间的弹性与平衡。
例如,在一项身体素质检测中,柔弱对应的是健壮,但在个性品质检测中,柔弱对应的却是坚强。所以,极性有赖于情境,当情境发生改变时,极性的内在倾向也会随之改变。
在心理咨询中,为了更加精准的判断来访者的极性,心理咨询师需要结合来访者的个人背景,深入的了解来访者的极性特质和存在方式,而不能直接套用单一的极性关系。例如,一位来访者总喜欢讨好他人,如果其讨好的原因,是担心拒绝他人而被抛弃,那么讨好所对应的另一极性应该是拒绝。但如果他讨好他人后会产生自责(对自我的攻击)时,那么讨好所对应的另一极性则可能是一种对外的攻击表达,即将对自己的攻击转向外部。所以极性的意义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境赋予即时性的内涵。
同时,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诸多极性特质,不同的极兴组合在不同的时期也凸显出不同的主次差异和关联。例如,一名孕妇的身上同时存在兴奋与低落、期待与失望、焦虑与抑郁、放心与担心……这些多样化的极性组合之间同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其中一定有在当下最突出的极性冲突组合,即核心图形的呈现。对于心理咨询师而言,在处理这些同时存在的极性冲突组合时,需要能够找出来访者当下最急切的冲突部分,以及内在最真实的部分,以便创造良性的工作历程,帮助来访者做好稳健的自我整合。
在生命中,只有站在阴影里才能看到阳光。格式塔心理咨询告诉人们,无论强大的部分还是弱小的部分,都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而双椅子技术可以很好的让我们看到我们生命的完整性。
思考题:
1、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运用极性的翻转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2、请觉察自己内心的极性,你如何平衡内在极性的冲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