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嘶吼着,就像他的爱人就要离开。
1.
北京刮起了大风,吹得人心荡漾。冷得要命,谁都好好活着。
我们努力了一个冬季的“防治雾霾”未见良效,一场风,又见蓝天白云。这风越大,天气越好,雾霾终于结束了。
大风,蓝天,还有大烟囱。
拍到时,想批评,雾霾如此严重,污染也如此严重。我们抱怨雾霾袭城,生活在“逃离”的惶恐中,可是还是会破坏自然。
我们只是没有那么被吓到,毕竟雾霾的伤害是持续渐进的。我也不能够因为眼前的这个大烟囱就判断出什么。习惯了这样判断就失去了理智。
或许这支烟囱是达标排放的,也或者有了风就可以了。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可以解决“雾霾的问题”,我又在想什么,“杞人忧天”。
想这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意义何在?那么思考爱的意义又是什么?
2.
和朋友西贝莜面。
对于面一向是没有好感的,吃面条最多的时候也就是自己过生日时。
“这里跟你想象的面不一样,真的。”
不一样的话,还是对面有怀疑,心想能吃下一半去就不错了,最后还真吃了多一半。
餐厅里面人很多,几乎是满座。服务员都来不及招呼。过了几分钟,一位帅哥过来帮我们点餐。这本来没有什么,可是他胸前的一个赏字很醒目。这不是打赏么!
近年来随着服务业升级,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人们更愿意为好的产品和服务付费。
我对这次消费升级中的“赏”的认识是从微信文章的打赏开始。而前一段时间罗一笑事件和凤姐的文章打赏金额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文章可以打赏,那么服务业可不可以?我们都知道在国外餐厅里是有给小费的习惯的,而在我国的古装剧里也会看到一些食客会在桌子上放上银子赏给小二。“打赏”的历史很悠久,也不是只有国外才有。
把打赏融入服务业,使工作者在得到物质报酬的同时获得心里满足,以此创造一个好服务的循环,更多的服务者会更愿意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被服务所吸引的顾客会更有粘性。在消费升级的另一面是服务的升级。
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允许”,毕竟突然去扫人家胸前的码是不礼貌的,组织了一下语言,和两个服务员沟通之后,打赏了一位姐姐的服务。
“姐姐,请问我能扫一下您的打赏码么,咱们加的服务确实不错。”
“没事,不用了吧。”姐姐有些不好意思。(尽管在技术层面已经有了突破,餐厅已经有了打赏系统,可是在人们的观念层面还是有很多保留。)
在聊了几句之后,她同意了。给朋友借了手机扫了打赏码。默认金额是三元钱。可以看到打赏的系统是一个叫做“众赏”的第三方平台,也许和“赏呗”的系统类似。
然后我们在看之后的变化,姐姐随后很自然的像我们推荐了他们店长的二维码,一个人扫码可以赠送一杯酸奶,我们是两个人,而恰好我的手机已经没电自动关机。朋友说本来想喝酸奶,但单点的话酸奶并不便宜。
“姐姐我们是两个人,但只有一个手机可以扫,能赠送两杯么?”
“这……”
“行吧,你们这都老顾客了,这个没问题。”
实际上这是我第一次来,朋友呢,是第二次。没过多久,姐姐给我们端来了两杯酸奶。并很客气的询问了我们还有没有其他需要等等。
到这里,她对我们的服务几本结束,我们双方从开始都是很和谐的关系,服务者与消费者是友好的。
我无法对比不打赏与打赏的服务差别,但我可以肯定,品牌化,标准化的餐厅,即使不做打赏服务也不会差,可是打赏之后只能更好。(去年陪一朋友过生日时,我本能地分给了招待我们俩的哥哥姐姐,他们便很是“感激”,在那天过生日的有好几桌,而只有我们把蛋糕分给了他们。)
以前思考打赏这件事时只能想到这是一件可以做的层面,而现在,从另一个角度,员工激励或者组织协调的方面来看,把激励交给顾客会对员工有更大的作用,服务生只有依靠服务和沟通来获得顾客的认可以及“小费”。
通过服务生的所获打赏金额的多与少作为考核的一个标准是有可能的。
3.
朋友在北京上学,她大学四年所看到的世界和我看到的是不同的。
在大城市生活会不由自主地化作大城市人的样子,追求品质。
在大城市上学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一起学习和生活,大学变成了国际村,而一个人的世界却被放大了。
她也不例外,这是好事。她的成长远比我要快。比如逛街来说,我喜欢的是大街而她喜欢的是逛街,大概每个女孩子都喜欢。
朋友说看我不高兴,眼里充满哀怨,我只能敷衍回答“你听过苏打绿的《痛快的哀艳》吗?讲得好像是友谊。”
我观察了所有和女生逛街的男生,男人,他们的眼神大概和我一样,全都充满哀怨。
我无聊的坐在沙发上等着试衣服的朋友,另一个和女生逛街的哥们看见我就笑了。同病相怜。
除了逛街的哀怨,我的眼里大概还充满不甘心,这也是男人的本能。
喜欢是无价的,商品是有价的,喜欢商品也是有价的。
而喜欢一个人呢?
我觉得二十五岁之前,也就是婚姻之前爱情可以无价,而之后,是有价的。
我很喜欢品牌,喜欢衬衣,喜欢绅士,更希望成为王先生,有钱的王先生。
在她眼里我是一个可以说一些心里话的朋友,而在我眼里她是我自己喜欢的人。
友谊是无价的。
看到她因为太贵而舍不得买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子。我很想跟她说以后送给你,或者去工作挣钱买送给她。这是很温馨的事情。
薇薇姑和姑父就有这样的故事,刚刚到石家庄奋斗时,四季都是姑父骑着电动车接送她,逛商场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舍不得买。姑父还是要买给她。
这样的爱情故事电影里,小说里,现实里都有,而我还没有。
我想告诉她很想买给她,而只不过是想象力在发挥作用。朋友和恋人是有区别的,我有时候分不清自己的身份。
这次去北京,说是陪她。但自己的心结却解开了,我应该正视自己的身份,也无需太卑微。我让她了解了一个真实的我,她也给了我这样的机会。
让她真正心动的是另一个男生。
我说“想听你们的故事”,她说“我知道你不想听,所以不会跟你说”。
听到了又如何,对自己未必是好事。
吃饭时她跟我说“我跟他还好是很好的朋友”,我说“分分合合,说不定哪天就和好了”。
我想错过了就错过了,下次陪的女生总该是自己的女朋友了吧。
总结:
如果不会逛街是找不到女朋友的。
网友评论